2012年中國鋼鐵產品貿易救濟調查爆發式增長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兩年來針對中國大陸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頻發,2012年以來的貿易救濟調查已經有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涉及歐盟、巴西、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
近兩年來針對中國大陸鋼鐵產品的貿易救濟案件頻發,2012年以來的貿易救濟調查已經有9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涉及歐盟、巴西、印尼、印度、泰國、馬來西亞、澳大利亞、中國臺灣等國家和地區,涉及產品有盤條、涂層板、鍍(鋁)鋅板、無取向硅鋼和不銹鋼等品種,其主要特點也有所變化。
一是貿易救濟調查的發起國家和地區發生變化。近年來,東南亞逐步成為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向南美市場的出口也不斷增加,貿易救濟調查的發起國家和地區也隨之改變。東盟國家以及巴西等逐漸成為對我國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國。2012年發起的9宗貿易救濟調查中,有4起是東盟國家,包括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發起的,有2起是巴西發起的。
二是發達國家“雙反”調查常態化。針對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的做法最早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目前已擴散至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2012年,歐盟和澳大利亞針對我國展開的兩起貿易救濟調查均為“雙反”調查。“雙反”調查增加了應訴的難度和成本;裁決時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合并征收,會大幅增加企業出口難度。
三是涉案企業多。在2012年發起的多個案件中,主要出口企業均為鋼協會員企業,如:寶鋼、鞍鋼、本鋼、武鋼、河北鋼鐵(唐鋼、邯鋼、宣鋼等)、首鋼、山鋼集團濟鋼、馬鋼、華菱集團湘鋼、沙鋼、邢鋼等。
與2012年相比,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出現貿易摩擦,鋼鐵企業應該通過法律途徑積極申訴,并應站在行業的高度,實施有序出口。此外,鋼鐵企業要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鋼鐵企業除了加強對出口目的地市場、客戶等硬環境的評估外,更要加強對市場政策、法律、文化等軟環境的評估,這是規避貿易摩擦的一個關鍵環節。
一是貿易救濟調查的發起國家和地區發生變化。近年來,東南亞逐步成為我國主要出口目的地,向南美市場的出口也不斷增加,貿易救濟調查的發起國家和地區也隨之改變。東盟國家以及巴西等逐漸成為對我國進行貿易救濟調查的主要發起國。2012年發起的9宗貿易救濟調查中,有4起是東盟國家,包括泰國、印尼和馬來西亞發起的,有2起是巴西發起的。
二是發達國家“雙反”調查常態化。針對我國的反傾銷、反補貼合并調查的做法最早在美國和加拿大展開,目前已擴散至歐盟、澳大利亞等國家。2012年,歐盟和澳大利亞針對我國展開的兩起貿易救濟調查均為“雙反”調查。“雙反”調查增加了應訴的難度和成本;裁決時反傾銷稅和反補貼稅合并征收,會大幅增加企業出口難度。
三是涉案企業多。在2012年發起的多個案件中,主要出口企業均為鋼協會員企業,如:寶鋼、鞍鋼、本鋼、武鋼、河北鋼鐵(唐鋼、邯鋼、宣鋼等)、首鋼、山鋼集團濟鋼、馬鋼、華菱集團湘鋼、沙鋼、邢鋼等。
與2012年相比,2013年鋼鐵貿易摩擦減少的可能性不大。出現貿易摩擦,鋼鐵企業應該通過法律途徑積極申訴,并應站在行業的高度,實施有序出口。此外,鋼鐵企業要進一步調整產品結構,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鋼鐵企業除了加強對出口目的地市場、客戶等硬環境的評估外,更要加強對市場政策、法律、文化等軟環境的評估,這是規避貿易摩擦的一個關鍵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