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今年進口煤量或繼續增加
來源:中國能源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去年,我國進口煤炭數量大幅增加,全年完成進口煤2.89億噸,同比增長6700萬噸,增長29.8%。分析去年煤炭進口情況,呈現先快速增加,然后出現下降,到了年底,又大幅飆升的態勢。 我國是…
我國是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也是最大的煤炭凈進口國,大量煤炭涌進會對國內煤炭市場形成沖擊,而且這種沖擊程度將越來越明顯,價格競爭越來越激烈。在經過長時間的博弈之后,預計今年,國際煤炭價格和國內煤炭價格將形成相對平穩的互動態勢,價差范圍趨于穩定。
去年全年,受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國內經濟發展困難、進口煤低位進入國內市場等因素影響,我們以前掛在嘴邊的“煤超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煤價“跌跌不休”的市場行情。在港口和交易場所,煤炭成交數量已大不如前,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在煤炭主要產區,不見了運煤車浩浩蕩蕩排隊的情景;在港口和煤場也難見熱火朝天的搶運場景。與此同時,煤炭進口量卻并未減少,而進口煤的大增,也造成國內神華、中煤等大型煤炭發運商紛紛降價促銷;北方各煤港有煤就有船,有貨源就有市場,因此,各港口對有限用戶和貨源的競爭日益激烈。
在內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去年5、6月份,秦皇島港居然發生了已辦手續船只有個位數字、有的泊位無船可靠的罕見現象,一度導致秦皇島港的煤炭庫存躍至歷史高位,6月中旬秦港庫存曾經達到946萬噸,曹妃甸港存煤也一度飆升,曾經升至310萬噸。7、8月份,隨著南方夏季用煤高峰的到來,煤炭市場出現反彈。從11月初開始,由于新年度增加采購和進入冬季、需求回暖的拉動,國際動力煤市場持續走好,國際出口煤三港的動力煤價格普遍呈現上升態勢。不過國內煤價并沒受此影響,價格紋絲不動。我國國內冬季采暖需求增大,但進口煤同樣在增加,消化了增運的煤炭,國內煤炭價格保持穩定,而國際煤價較國內仍有很大的價格優勢。
國外煤炭大量登陸中國市場,主要是由于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煤炭價格倒掛,加上煤質好、運輸成本下降,國際煤炭市場整體供求寬松造成的,國內很多火電廠對進口煤已經形成了剛性拉運和運輸定勢,進口煤已經形成固定的市場份額。在活躍的進口煤市場面前,國內市場日趨平穩,國內煤價大起大落和搶運煤炭的事情難以再現,而國內煤價雖然處于低位,但比較平穩。
綜合分析,進口煤是對國內煤炭市場的良好補充,可以滿足一些特殊時期的資源供給,比如:礦難停產、鐵路檢修、旺季搶運等帶來國內煤炭供應偏緊時,進口煤作用明顯。回顧5、6年前,受運輸瓶頸制約,國內煤炭市場經常出現旺季時煤炭供需偏緊,淡季時煤炭壓港;以及港口、鐵路時松時忙、經常滿負荷搶運的現象,國內煤價暴漲暴落、南方經常出現電煤告急的現象。現在,在進口煤的強大沖擊下,國內煤炭市場將進一步趨向寬松,下游煤炭緊張很難再現。
今年,我國將新增火電機組8500萬千瓦時,其中火電4000萬千瓦時,增加火電機組較多,煤炭需求增加。此外,今年是貫徹“十八大”的開局一年,各級地方政府紛紛把保增長、促發展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去年9月份以來,國家有關部門陸續審批、核準通過了一大批基建投資項目。隨著一系列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中國經濟有望進一步企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今年要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城鎮化首先意味著基礎設施建設,意味著房地產開發投資提速。受以上幾方面因素影響,今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必然會有所加快,電力、鋼材、水泥等能源原材料需求也將有所增加,煤炭需求激增。在進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雙雙回升的基礎上,各種煤炭需求有望整體回升,為進口煤進一步拓展國內市場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