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國4大鋼企預虧情況探討分析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2年鋼企大面積虧損成定局,截至昨日(1月31日),共有26家上市鋼企發布2012年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19家預虧或預減,有6家虧損額超過10億元。與此同時,中鋼協2013年首次鋼鐵行業信息發布會上…
2012年鋼企大面積虧損成定局,截至昨日(1月31日),共有26家上市鋼企發布2012年業績預告或快報,其中19家預虧或預減,有6家虧損額超過10億元。與此同時,中鋼協2013年首次鋼鐵行業信息發布會上通報的2012年鋼鐵行業運行情況顯示,2012年,全國粗鋼產量低速增長,對于占據中國粗鋼產量80%以上的80家會員企業來說,其銷售利潤卻只有15.81億元,而且其中還包括投資收益和政府補貼在內,這一數據,再次顯示2012年鋼企主業虧損嚴重。在“城鎮化”概念助推下,鋼市開始回暖,不過原材料價格的飆升幅度明顯快于鋼材,因此2013年鋼企想要扭虧為盈依舊艱巨,而減虧或成為多數企業首要目標。
行業虧損額同比增7倍
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2年,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441.1億元,同比下降4.31%;實現利稅740.89億元,同比下降54.33%,實現利潤15.81億元,同比下降98.22%。其中1、2月份全行業虧損,3、4、5月份略有盈利,6、7、8、9月份又出現虧損,從9月下旬開始,由于鋼材價格開始回升,四季度經營有所好轉,實現扭虧為盈。全年累計虧損企業23戶,同比增加15戶,虧損面28.75%,虧損企業虧損額289.24億元,同比增長7.39倍。
鋼企虧損主要是下游如汽車、房產和造船等需求不旺,造成鋼材市場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加之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運行,因此,鋼鐵行業始終處于兩頭受擠的被動地位,造成價格低于成本,產品銷售下跌幅度超過原材料價格下跌幅度,導致國內鋼企效益出現虧損或大幅下滑。
同時,據富寶數據平臺監測,截至1月31日,共有26家上市鋼企發布2012年業績預告或快報,19家預虧或預減,有6家虧損額超過10億元。其中,4家龍頭鋼企發布業績預虧報告,虧損額相當驚人。鞍鋼股份預虧41.6億元,山東鋼鐵預虧35.7億元,馬鋼股份預虧37.2億~39.5億元,首鋼股份預虧3億~4億元,合計預虧金額高達120億元。
除此之外,南鋼股份預計2012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虧損額約為5.8億元,而其上年盈利則為3.25億元。華菱鋼鐵預計2012年虧損31億元至33億元,而在2011年其盈利為7014萬元。
原料產品漲跌價不同步
針對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飆漲,中鋼協昨日再度表態,此輪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其原因不是供求關系發生大的變化,而是壟斷市場人為拉高價格造成的。中鋼協在召開的2013年第一次信息發布會上表示,從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短短20天時間,進口鐵礦石價格由115美元/噸,上漲到159美元/噸,每噸上漲44美元,漲幅高達38%。中鋼協此前曾表示,“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不斷提高,帶有明顯的炒作、拉漲跡象”,而在1月上旬,也有不少媒體質疑國內一些大型礦石貿易企業,聯合國外礦山操縱礦石價格。
對此,中鋼協昨日還不點名批評,“有的礦石供應商人為抬高礦價十分露骨,1月16日礦價開始下探時,甚至某大礦商逆向高價購入礦石提高價格。”而上述事件的背景為,今年1月16日,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通過新加坡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購買了一船10萬噸62%品位的麥克粉礦,成交價為145.5美元/噸,賣方為國內一家鐵礦石貿易商。
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去年鋼材價格長時間處于低位,但只要鋼材價格稍有上漲,進口鐵礦石便立即跟漲,且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鋼材價格與進口鐵礦石價格漲跌不同步,且進口鐵礦石價格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的狀況,吞噬了鋼企的利潤。使鋼鐵企業采購進口鐵礦石成為高風險的游戲,許多企業就是因為沒有“踩準點”而陷入虧損。
行業虧損額同比增7倍
來自中鋼協的數據顯示,2012年,會員鋼鐵企業累計實現銷售收入35441.1億元,同比下降4.31%;實現利稅740.89億元,同比下降54.33%,實現利潤15.81億元,同比下降98.22%。其中1、2月份全行業虧損,3、4、5月份略有盈利,6、7、8、9月份又出現虧損,從9月下旬開始,由于鋼材價格開始回升,四季度經營有所好轉,實現扭虧為盈。全年累計虧損企業23戶,同比增加15戶,虧損面28.75%,虧損企業虧損額289.24億元,同比增長7.39倍。
鋼企虧損主要是下游如汽車、房產和造船等需求不旺,造成鋼材市場產能過剩、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加之原材料價格高位震蕩運行,因此,鋼鐵行業始終處于兩頭受擠的被動地位,造成價格低于成本,產品銷售下跌幅度超過原材料價格下跌幅度,導致國內鋼企效益出現虧損或大幅下滑。
同時,據富寶數據平臺監測,截至1月31日,共有26家上市鋼企發布2012年業績預告或快報,19家預虧或預減,有6家虧損額超過10億元。其中,4家龍頭鋼企發布業績預虧報告,虧損額相當驚人。鞍鋼股份預虧41.6億元,山東鋼鐵預虧35.7億元,馬鋼股份預虧37.2億~39.5億元,首鋼股份預虧3億~4億元,合計預虧金額高達120億元。
除此之外,南鋼股份預計2012年年度經營業績將出現虧損,虧損額約為5.8億元,而其上年盈利則為3.25億元。華菱鋼鐵預計2012年虧損31億元至33億元,而在2011年其盈利為7014萬元。
原料產品漲跌價不同步
針對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進口鐵礦石價格的飆漲,中鋼協昨日再度表態,此輪進口鐵礦石價格暴漲,其原因不是供求關系發生大的變化,而是壟斷市場人為拉高價格造成的。中鋼協在召開的2013年第一次信息發布會上表示,從去年12月下旬至今年1月中旬短短20天時間,進口鐵礦石價格由115美元/噸,上漲到159美元/噸,每噸上漲44美元,漲幅高達38%。中鋼協此前曾表示,“進口鐵礦石現貨價格不斷提高,帶有明顯的炒作、拉漲跡象”,而在1月上旬,也有不少媒體質疑國內一些大型礦石貿易企業,聯合國外礦山操縱礦石價格。
對此,中鋼協昨日還不點名批評,“有的礦石供應商人為抬高礦價十分露骨,1月16日礦價開始下探時,甚至某大礦商逆向高價購入礦石提高價格。”而上述事件的背景為,今年1月16日,澳大利亞礦業巨頭必和必拓,通過新加坡環球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購買了一船10萬噸62%品位的麥克粉礦,成交價為145.5美元/噸,賣方為國內一家鐵礦石貿易商。
中鋼協副會長兼秘書長張長富表示,去年鋼材價格長時間處于低位,但只要鋼材價格稍有上漲,進口鐵礦石便立即跟漲,且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鋼材價格與進口鐵礦石價格漲跌不同步,且進口鐵礦石價格漲幅遠遠高于鋼材價格的狀況,吞噬了鋼企的利潤。使鋼鐵企業采購進口鐵礦石成為高風險的游戲,許多企業就是因為沒有“踩準點”而陷入虧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