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市透析:后資金缺口時期鋼貿經營策略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對于上海鋼貿行業來說,2012年就像一場噩夢,在國民經濟觸底之際又遭遇資金缺口,整個行業贏利水平也因宏觀環境的影響跌入谷底,幾乎80%左右的鋼貿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有的企業成…
對于上海鋼貿行業來說,2012年就像一場噩夢,在國民經濟觸底之際又遭遇資金缺口,整個行業贏利水平也因宏觀環境的影響跌入谷底,幾乎80%左右的鋼貿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有的企業成了被歷史翻過去的一頁。
好在噩夢總會過去。2013年,春天的腳步踏響了進軍的樂章,上海鋼貿行業在擠破資金泡沫后,進入后資金缺口時期——清理前期遺留下來的各類債務,盤點可能存在的贏利點,調整經營策略,使企業各類服務能滿足上下游發展的需求。
機遇
總體來看,2013年鋼鐵產業鏈運行環境要好于2012年,鋼材需求有所增長。主要將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1.新型工業化改變了以往以過度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近來全國各地出現霧霾天氣,敲響了加緊綠色環保生產的警鐘,生態文明建設將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主旋律,勢必會加快淘汰一批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取而代之的是推出一批低碳、環保的生產新設施,大大拓寬了鋼鐵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2.以將農民變成市民為特征的新型城鎮化,改變了過去土地城鎮化,將成為促進內需的強勁動力。
3.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要走一條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之路,重點是以創新為驅動力。但是,政府必要的投資還是有的,“十二五”期間的一些投資項目將在近期開工;各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也不會戛然而止,這一切都會促進各行各業對鋼材的需求。
4.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將落實在化解產能過剩之上。可以通過擴大和創造國內需求消化一部分產能,還可以通過企業“走出去”轉移一部分產能,更應該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淘汰一部分產能。
5.從全球鋼鐵工業布局來看,一些先進鋼鐵生產國因有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鋼鐵生產沒有過剩;而多數發展中國家鋼鐵需求大于鋼產量,一旦經濟步入復蘇通道,對我國鋼鐵工業將是極好的機遇。
挑戰
盡管鋼鐵工業在2013年有眾多的發展機遇,但從低谷走向經濟全面復蘇,仍將面臨諸多問題。
1.鋼鐵產能擴張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國內市場多年來形成的供大于求的局面還將延續下去,鋼貿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擺脫不了微利的困境。
2.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尚處在起步階段,下游企業需求雖有所增長,但依然較為緩慢,需求難以大幅度拉升。
3.鐵礦石價格話語權沒能真正回歸市場,燃料、輔料等價格也處在上升通道,人工成本普遍增高等等諸多因素,使得鋼鐵生產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4.國內市場環境尚未成熟,產品同質化競爭引發的惡性競爭時有發生,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應對
綜合上述有利和不利因素,作為進入后資金缺口時期的上海鋼貿行業,應重振信心、理清思路、創新經營,以服務為抓手,加大落實有效贏利點的力度。
1.清理企業應收款和欠款。
自資金缺口爆發以來,鋼貿行業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用現金填補資金缺口。當銀行等金融機構回收了60%左右貸款后,已經有一批企業倒下去了,剩余的近40%貸款中,應該還包括一些問題貸款。
對相關企業來說,資金缺口這道坎還沒有過去。而對整個行業來說,該擠破的泡沫已經擠破,行業已進入后資金缺口時期。在這階段中,行業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需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應收款和欠款落實計劃,并設法通過擴大民間借貸,彌補前期遺留下來的資金缺口。
按照以往的實踐,一般貿易企業在正常情況下,有80%以下的負債率是屬安全運行范圍之內。但自從發生資金缺口以來,幾乎有80%的企業受影響,也包括了一些低負債率的企業。
春節期間,不少鋼貿老板利用回家探親的時機,準備再度向親戚朋友募集部分資金,或充實現金流,或結清前期留下的欠款,或做庫存等。他們也知道,只有將債務理清后,方能集中精力搞好經營。
2.清理企業已有的各類業務。
在資金寬松時,不少公司準備和已經組建集團公司,鋪了不少本業和非本業的各類攤子。為了使企業在新的一年里輕裝上陣,企業應在理清債務的同時,理清企業的各類業務,砍掉不贏利的攤子,擱置一些可能贏利的項目,加大有贏利點業務的經營力度。
3.通過比較,創新經營模式。
這里指的創新,是指企業可以借鑒其他企業前期的贏利模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摸索出對傳統經營有所突破并真實有效地獲得贏利的模式。
4.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能力。在傳統經營中,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都是按自身情況而定,除了負責大家都在做的同質化資源配送外,幾乎很少有其他有價值的服務。如今,企業在實施精細化管理中,重點要發現客戶真實的需求,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并創造雙方都能認同的贏利點。
5.抓好主業,不放棄非鋼產業。
近年來,鋼貿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加大了以往靠大資金運作的風險。如今,企業應主要依靠自有資金經營各類業務,適度利用低成本的外來資金。在抓好主業的同時,做好已有贏利的非鋼產業業務,為企業后續發展積累必要的資金。
好在噩夢總會過去。2013年,春天的腳步踏響了進軍的樂章,上海鋼貿行業在擠破資金泡沫后,進入后資金缺口時期——清理前期遺留下來的各類債務,盤點可能存在的贏利點,調整經營策略,使企業各類服務能滿足上下游發展的需求。
機遇
總體來看,2013年鋼鐵產業鏈運行環境要好于2012年,鋼材需求有所增長。主要將體現在以下五方面:
1.新型工業化改變了以往以過度消耗資源和破壞環境為代價的發展模式,特別是近來全國各地出現霧霾天氣,敲響了加緊綠色環保生產的警鐘,生態文明建設將成為國民經濟建設的主旋律,勢必會加快淘汰一批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取而代之的是推出一批低碳、環保的生產新設施,大大拓寬了鋼鐵產業未來的發展空間。
2.以將農民變成市民為特征的新型城鎮化,改變了過去土地城鎮化,將成為促進內需的強勁動力。
3.目前,主要依靠政府投資的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要走一條有質量、有效益的發展之路,重點是以創新為驅動力。但是,政府必要的投資還是有的,“十二五”期間的一些投資項目將在近期開工;各地方政府的投資熱情也不會戛然而止,這一切都會促進各行各業對鋼材的需求。
4.產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將落實在化解產能過剩之上。可以通過擴大和創造國內需求消化一部分產能,還可以通過企業“走出去”轉移一部分產能,更應該推動企業兼并重組淘汰一部分產能。
5.從全球鋼鐵工業布局來看,一些先進鋼鐵生產國因有成熟的市場經濟體系,鋼鐵生產沒有過剩;而多數發展中國家鋼鐵需求大于鋼產量,一旦經濟步入復蘇通道,對我國鋼鐵工業將是極好的機遇。
挑戰
盡管鋼鐵工業在2013年有眾多的發展機遇,但從低谷走向經濟全面復蘇,仍將面臨諸多問題。
1.鋼鐵產能擴張的問題,不可能在短期內解決。國內市場多年來形成的供大于求的局面還將延續下去,鋼貿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仍擺脫不了微利的困境。
2.新型城鎮化和工業化尚處在起步階段,下游企業需求雖有所增長,但依然較為緩慢,需求難以大幅度拉升。
3.鐵礦石價格話語權沒能真正回歸市場,燃料、輔料等價格也處在上升通道,人工成本普遍增高等等諸多因素,使得鋼鐵生產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4.國內市場環境尚未成熟,產品同質化競爭引發的惡性競爭時有發生,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應對
綜合上述有利和不利因素,作為進入后資金缺口時期的上海鋼貿行業,應重振信心、理清思路、創新經營,以服務為抓手,加大落實有效贏利點的力度。
1.清理企業應收款和欠款。
自資金缺口爆發以來,鋼貿行業主要依靠自身力量,用現金填補資金缺口。當銀行等金融機構回收了60%左右貸款后,已經有一批企業倒下去了,剩余的近40%貸款中,應該還包括一些問題貸款。
對相關企業來說,資金缺口這道坎還沒有過去。而對整個行業來說,該擠破的泡沫已經擠破,行業已進入后資金缺口時期。在這階段中,行業將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需各企業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應收款和欠款落實計劃,并設法通過擴大民間借貸,彌補前期遺留下來的資金缺口。
按照以往的實踐,一般貿易企業在正常情況下,有80%以下的負債率是屬安全運行范圍之內。但自從發生資金缺口以來,幾乎有80%的企業受影響,也包括了一些低負債率的企業。
春節期間,不少鋼貿老板利用回家探親的時機,準備再度向親戚朋友募集部分資金,或充實現金流,或結清前期留下的欠款,或做庫存等。他們也知道,只有將債務理清后,方能集中精力搞好經營。
2.清理企業已有的各類業務。
在資金寬松時,不少公司準備和已經組建集團公司,鋪了不少本業和非本業的各類攤子。為了使企業在新的一年里輕裝上陣,企業應在理清債務的同時,理清企業的各類業務,砍掉不贏利的攤子,擱置一些可能贏利的項目,加大有贏利點業務的經營力度。
3.通過比較,創新經營模式。
這里指的創新,是指企業可以借鑒其他企業前期的贏利模式,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摸索出對傳統經營有所突破并真實有效地獲得贏利的模式。
4.實施精細化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能力。在傳統經營中,企業所能提供的服務都是按自身情況而定,除了負責大家都在做的同質化資源配送外,幾乎很少有其他有價值的服務。如今,企業在實施精細化管理中,重點要發現客戶真實的需求,制定個性化服務方案,并創造雙方都能認同的贏利點。
5.抓好主業,不放棄非鋼產業。
近年來,鋼貿行業進入微利時代,加大了以往靠大資金運作的風險。如今,企業應主要依靠自有資金經營各類業務,適度利用低成本的外來資金。在抓好主業的同時,做好已有贏利的非鋼產業業務,為企業后續發展積累必要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