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國鋼鐵產品頻遭歐美調查
來源:中國冶金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因國際經濟整體持續疲軟,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開始抬頭。盡管不久前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公報中明確表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但是在今年以來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
今年以來,因國際經濟整體持續疲軟,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開始抬頭。盡管不久前召開的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在公報中明確表示“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但是在今年以來不到2個月的時間里,加拿大、澳大利亞、歐盟、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先后對來自中國大陸的鋼鐵產品發起了7起反傾銷調查。
2月20日,中國臺灣調查機關發布公告,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韓國進口的不銹鋼冷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工業部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韓國的電鍍錫板發起發傾銷調查。馬來西亞海關從2月20日開始對從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韓國和中國臺灣進口的線材(碳含量低于0.6%)強制征收最高達25.2%的反傾銷稅。不過,中國沙鋼集團和永鋼集團將可以豁免該反傾銷稅。2月1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無縫鋼管(直徑超過406.4毫米)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已認定中國大陸政府向鋼鐵企業提供非法補貼。2月12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立案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等地的熱軋鋼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并特別對來自中國大陸的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1月22日,加拿大正式對進口自中國大陸的鍍鋅鋼絲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此外,2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中國大陸熱軋鋼產品發起全面復審。1月15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對中國大陸熱軋鋼板復審做出終裁,該產品反傾銷稅將被延長征收5年。
上述7起反傾銷案件中,有5起來自歐美、大洋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僅有2起來自亞洲地區,顯示出針對近期中國鋼材的貿易保護主要來自其非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中國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鋼材出口已經出現明顯下降。2012年,中國向歐盟出口鋼材數量同比下降23.59%,占比僅為7.09%,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向歐洲、北美、大洋洲出口的鋼材總量僅占中國出口鋼材總量的16.68%。而中國鋼鐵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是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等亞洲地區。
近期頻出的反傾銷調查反映了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不見好轉。外媒分析認為,當前全球鋼鐵企業都存在盈利能力下降的問題,各國政府為保障境內鋼鐵企業的利益,自然會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也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據相關統計數據,在國際貿易爭端中,遭到反傾銷最多的領域就是鋼鐵和化學工業。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鋼鐵產品出口國,中國大陸成為反傾銷的“重災區”也就不足為奇了。
埃森哲咨詢公司駐北京總經理約翰·利希滕斯坦(JohnLichtenstein)表示:“對于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量上漲,其他國家近幾年已經接受了這一事實,并且也已習以為常了。但是,因為現在全球市場需求都疲軟,中國巨大的鋼鐵產能成為這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眾矢之的’。”英國《經濟學人》稱:“美國和歐盟雖然屬于發達國家,但是在使用反傾銷調查手段保護自身企業利潤方面是‘駕輕就熟’。”
針對歐委會對中國無縫鋼管發起的反傾銷,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此次反傾銷調查為歐洲當地鋼企,比如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大大緩解了因金融危機帶來的需求困境,同時也使得這些鋼企從中國鋼企手中重新搶回了本土市場,而歐委會“固執己見”地想要證明中國政府給予鋼鐵行業以補貼來提高國際競爭力,這一行為會使雙方的貿易關系陷入僵局。
《經濟學人》對世界各國頻繁濫用貿易保護政策進行了抨擊:“WTO的反傾銷、反補貼和對國外產品征收關稅等這些政策被各國舉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旗幟在國際市場上濫用。各國政府所引發的貿易救濟已經威脅到了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但與此同時,貿易救濟的數量還在‘無序’上漲。”
很多國外學者表示,中國作為WTO比較新的大國成員,同時又是全球制造業的新興大國,應該做好被頻繁反傾銷調查的準備。根據通常的經驗,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通常是部分國家化解短期內本國企業市場壓力的手段,并不意味著就會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部分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例如鍍層板,即使遭遇調查,最后也可能以無損害結案。
2月20日,中國臺灣調查機關發布公告,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韓國進口的不銹鋼冷軋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同日,馬來西亞國際貿易工業部決定對來自中國大陸和韓國的電鍍錫板發起發傾銷調查。馬來西亞海關從2月20日開始對從中國大陸、印度尼西亞、韓國和中國臺灣進口的線材(碳含量低于0.6%)強制征收最高達25.2%的反傾銷稅。不過,中國沙鋼集團和永鋼集團將可以豁免該反傾銷稅。2月16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對原產于中國的無縫鋼管(直徑超過406.4毫米)發起反傾銷調查,并已認定中國大陸政府向鋼鐵企業提供非法補貼。2月12日,澳大利亞政府正式立案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等地的熱軋鋼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并特別對來自中國大陸的產品發起反補貼調查。1月22日,加拿大正式對進口自中國大陸的鍍鋅鋼絲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
此外,2月4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決定對中國大陸熱軋鋼產品發起全面復審。1月15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對中國大陸熱軋鋼板復審做出終裁,該產品反傾銷稅將被延長征收5年。
上述7起反傾銷案件中,有5起來自歐美、大洋洲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僅有2起來自亞洲地區,顯示出針對近期中國鋼材的貿易保護主要來自其非主要出口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中國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鋼材出口已經出現明顯下降。2012年,中國向歐盟出口鋼材數量同比下降23.59%,占比僅為7.09%,同比下降3.5個百分點,向歐洲、北美、大洋洲出口的鋼材總量僅占中國出口鋼材總量的16.68%。而中國鋼鐵企業的主要出口市場是韓國、泰國、越南、新加坡和菲律賓等亞洲地區。
近期頻出的反傾銷調查反映了目前全球經濟形勢依然不見好轉。外媒分析認為,當前全球鋼鐵企業都存在盈利能力下降的問題,各國政府為保障境內鋼鐵企業的利益,自然會進行反傾銷調查,這也是貿易保護主義的主要表現形式。據相關統計數據,在國際貿易爭端中,遭到反傾銷最多的領域就是鋼鐵和化學工業。作為全球最主要的鋼鐵產品出口國,中國大陸成為反傾銷的“重災區”也就不足為奇了。
埃森哲咨詢公司駐北京總經理約翰·利希滕斯坦(JohnLichtenstein)表示:“對于中國鋼鐵產品的出口量上漲,其他國家近幾年已經接受了這一事實,并且也已習以為常了。但是,因為現在全球市場需求都疲軟,中國巨大的鋼鐵產能成為這些國家貿易保護主義的‘眾矢之的’。”英國《經濟學人》稱:“美國和歐盟雖然屬于發達國家,但是在使用反傾銷調查手段保護自身企業利潤方面是‘駕輕就熟’。”
針對歐委會對中國無縫鋼管發起的反傾銷,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此次反傾銷調查為歐洲當地鋼企,比如安賽樂米塔爾、蒂森克虜伯大大緩解了因金融危機帶來的需求困境,同時也使得這些鋼企從中國鋼企手中重新搶回了本土市場,而歐委會“固執己見”地想要證明中國政府給予鋼鐵行業以補貼來提高國際競爭力,這一行為會使雙方的貿易關系陷入僵局。
《經濟學人》對世界各國頻繁濫用貿易保護政策進行了抨擊:“WTO的反傾銷、反補貼和對國外產品征收關稅等這些政策被各國舉著‘貿易保護主義’的旗幟在國際市場上濫用。各國政府所引發的貿易救濟已經威脅到了全球貿易體系的穩定,但與此同時,貿易救濟的數量還在‘無序’上漲。”
很多國外學者表示,中國作為WTO比較新的大國成員,同時又是全球制造業的新興大國,應該做好被頻繁反傾銷調查的準備。根據通常的經驗,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通常是部分國家化解短期內本國企業市場壓力的手段,并不意味著就會被征收高額的反傾銷稅,部分技術含量高的產品,例如鍍層板,即使遭遇調查,最后也可能以無損害結案。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我國北煤南運的現狀 下一篇:2月鋼鐵PMI創新高 鋼貿商內心顯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