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鋼沈文榮談中小鋼鐵企業轉型發展方向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2日,在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上,該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指出,我國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鋼材消費強度降低了287噸/億元,中小鋼鐵企業應適應這種形式…
3月2日,在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第二次會員大會上,該會會長、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指出,我國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的鋼材消費強度降低了287噸/億元,中小鋼鐵企業應適應這種形式,選擇適合自己的轉型發展路子,真正實現變數量型為質量型、變擴張型為效益型的發展方式轉變。
民營鋼鐵企業影響力不斷增強
2012年,民營鋼鐵企業鋼產量已達到3.62億噸,占比已達到50%,呈逐年上升勢頭。目前,產能100萬噸規模以上的民營鋼鐵企業有130家左右,300萬噸以上的有37家,500萬噸以上的有15家,接近1000萬噸及1000萬噸以上的有6家(沙鋼、日照、建龍、津西、新武安、萍鋼)。在2012年的民營鋼鐵產量中,有3億噸左右是100萬噸規模以上的企業生產的,占比達到83%。
從2001年到2012年,民營鋼鐵企業累計產鋼20.7億噸鋼,年產量增長了18倍。目前,民營鋼鐵企業已形成年產鋼近4億噸、就業人數200萬人的產業規模,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民營鋼鐵企業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2012年進入世界500強的民營鋼鐵企業有1家(沙鋼),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有38家,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的有48家,進入中國民營500強的有66家。
據沈文榮介紹,目前100萬噸規模以上的民營鋼鐵企業,除極個別外,已全部淘汰了400立方米以下高爐、30噸以下轉爐。在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方面,100萬噸規模以上民營鋼鐵企業基本都實現了高爐、焦爐、轉爐煤氣回收;普遍利用壓差發電,有的企業開始利用余熱發電;不少企業上了燒結脫硫設施;基本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鋼渣、高爐渣、含鐵煙塵、焦化濾塵基本實現循環利用,固體廢物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寒冬”中保微利靠對標和降本
2012年,79家主要民營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292億元,實現利稅502.8億元,盈虧相抵后盈利189億元,噸鋼盈利55.4元,銷售利潤率為1.03%。噸鋼利潤最高的是中陽、石橫、方大,分別是304元,300元,228元。噸鋼利潤在100元以上的企業還有德龍、港陸、前進、建邦、裕華、川威等6家企業。從盈利總額看,去年利潤在5億元~10億元之間的民營鋼鐵企業有9家,分別是石橫、津西、方大、縱橫、中陽、海鑫、敬業、德龍、西王;達到10億元以上的有2家,分別沙鋼和新武安。
沈文榮總結了民營鋼鐵企業在“寒冬”中保持微利的普遍做法:一是努力降低成本,盡力壓縮庫存,加快存貨周轉速度;堅持盈利的多生產,虧本的不生產;強化市場反應機制,改變營銷策略;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盡可能變吃精料為經濟料;遏制三項費用上升。二是在發展優特鋼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認真按《規范條件》對標,完善節能措施,提高節能效果。四是企業間互相交流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僅石橫特鋼一家企業,去年就有5家會員企業組織學習。
推進轉方式要加強環保、降本和管理
沈文榮對未來的鋼材需求情況做出了判斷。
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鋼材消費強度將逐漸減弱,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我國每億元GDP的鋼材消費強度已由此前的1657噸降為1370噸,降低了287噸/億元。近年來,用鋼減量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鑒于此,我國鋼產量在未來幾年內將接近峰值,不可能再有數量上的大幅增長。沈文榮預計,即使2013年GDP增長速度達到8%以上,鋼產量的增幅也僅為3%左右。鋼鐵企業的效益空間將越來越小,甚至逼近懸崖。
結合民營鋼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特點,沈文榮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使轉變發展方式真正成為自覺行為。對于大量中小冶金企業來說,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轉型發展路子,真正變數量型為質量型,變擴張型為效益型。“我們轉型的方向是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是市場接受有效益的產品。”沈文榮說。
二是要繼續加大節能環保力度。今后政府對鋼鐵企業的管理將主要依法對鋼鐵企業的能耗、環保和產品質量實施監管。“《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將是一把法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要認真對標找差距,采取措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沈文榮說。
三是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一方面要堅持虧損產品不生產,另一方面切忌盲目鋪攤子。“一般來講企業從來都不是外部原因搞垮的,而是由于自己判斷失誤搞跨的。”沈文榮說。
四是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現在有許多企業的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產品質量和效益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上不去。”沈文榮說。
據介紹,石橫鋼廠2012年實現利潤9.02億元,噸鋼利潤在300元以上。他們不是靠盲目擴張大投入,而是盤活存量挖潛力,通過集約管理提升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認認真真加強企業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民營鋼鐵企業影響力不斷增強
2012年,民營鋼鐵企業鋼產量已達到3.62億噸,占比已達到50%,呈逐年上升勢頭。目前,產能100萬噸規模以上的民營鋼鐵企業有130家左右,300萬噸以上的有37家,500萬噸以上的有15家,接近1000萬噸及1000萬噸以上的有6家(沙鋼、日照、建龍、津西、新武安、萍鋼)。在2012年的民營鋼鐵產量中,有3億噸左右是100萬噸規模以上的企業生產的,占比達到83%。
從2001年到2012年,民營鋼鐵企業累計產鋼20.7億噸鋼,年產量增長了18倍。目前,民營鋼鐵企業已形成年產鋼近4億噸、就業人數200萬人的產業規模,為國民經濟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與此同時,民營鋼鐵企業的影響力也不斷提升,2012年進入世界500強的民營鋼鐵企業有1家(沙鋼),進入中國企業500強的有38家,進入中國制造業500強的有48家,進入中國民營500強的有66家。
據沈文榮介紹,目前100萬噸規模以上的民營鋼鐵企業,除極個別外,已全部淘汰了400立方米以下高爐、30噸以下轉爐。在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方面,100萬噸規模以上民營鋼鐵企業基本都實現了高爐、焦爐、轉爐煤氣回收;普遍利用壓差發電,有的企業開始利用余熱發電;不少企業上了燒結脫硫設施;基本實現了水的循環利用;鋼渣、高爐渣、含鐵煙塵、焦化濾塵基本實現循環利用,固體廢物利用率達到80%以上。
“寒冬”中保微利靠對標和降本
2012年,79家主要民營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8292億元,實現利稅502.8億元,盈虧相抵后盈利189億元,噸鋼盈利55.4元,銷售利潤率為1.03%。噸鋼利潤最高的是中陽、石橫、方大,分別是304元,300元,228元。噸鋼利潤在100元以上的企業還有德龍、港陸、前進、建邦、裕華、川威等6家企業。從盈利總額看,去年利潤在5億元~10億元之間的民營鋼鐵企業有9家,分別是石橫、津西、方大、縱橫、中陽、海鑫、敬業、德龍、西王;達到10億元以上的有2家,分別沙鋼和新武安。
沈文榮總結了民營鋼鐵企業在“寒冬”中保持微利的普遍做法:一是努力降低成本,盡力壓縮庫存,加快存貨周轉速度;堅持盈利的多生產,虧本的不生產;強化市場反應機制,改變營銷策略;降低原材料采購成本,盡可能變吃精料為經濟料;遏制三項費用上升。二是在發展優特鋼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產品附加值。三是認真按《規范條件》對標,完善節能措施,提高節能效果。四是企業間互相交流學習,相互取長補短,僅石橫特鋼一家企業,去年就有5家會員企業組織學習。
推進轉方式要加強環保、降本和管理
沈文榮對未來的鋼材需求情況做出了判斷。
他認為,隨著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提高,鋼材消費強度將逐漸減弱,事實上從2011年開始,我國每億元GDP的鋼材消費強度已由此前的1657噸降為1370噸,降低了287噸/億元。近年來,用鋼減量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鑒于此,我國鋼產量在未來幾年內將接近峰值,不可能再有數量上的大幅增長。沈文榮預計,即使2013年GDP增長速度達到8%以上,鋼產量的增幅也僅為3%左右。鋼鐵企業的效益空間將越來越小,甚至逼近懸崖。
結合民營鋼鐵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特點,沈文榮提出了幾點建議:
一是要使轉變發展方式真正成為自覺行為。對于大量中小冶金企業來說,應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選擇適合自己的轉型發展路子,真正變數量型為質量型,變擴張型為效益型。“我們轉型的方向是低成本、高附加值的產品,是市場接受有效益的產品。”沈文榮說。
二是要繼續加大節能環保力度。今后政府對鋼鐵企業的管理將主要依法對鋼鐵企業的能耗、環保和產品質量實施監管。“《鋼鐵行業規范條件》將是一把法尺,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要認真對標找差距,采取措施解決自己存在的問題。”沈文榮說。
三是要進一步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一方面要堅持虧損產品不生產,另一方面切忌盲目鋪攤子。“一般來講企業從來都不是外部原因搞垮的,而是由于自己判斷失誤搞跨的。”沈文榮說。
四是要努力提高管理水平。“現在有許多企業的裝備水平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但產品質量和效益還停留在一般水平上,根本原因是管理水平上不去。”沈文榮說。
據介紹,石橫鋼廠2012年實現利潤9.02億元,噸鋼利潤在300元以上。他們不是靠盲目擴張大投入,而是盤活存量挖潛力,通過集約管理提升經濟效益。因此,我們要認認真真加強企業管理,向管理要效益
延伸閱讀
- 上一篇:滬鋼回落空間受限 下一篇:新疆和靜縣一關停一投產打造“綠色鋼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