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金融調控與制度約束指向抑制過剩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受企業去庫存化與去產能化影響,短期內生產能力過剩、企業自籌資金能力下降等問題仍將制約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長。目前,我國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煤化工、造船、風電設備、多晶硅等行業產能過…
受企業“去庫存化”與“去產能化”影響,短期內生產能力過剩、企業自籌資金能力下降等問題仍將制約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長。目前,我國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煤化工、造船、風電設備、多晶硅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嚴重。即使制造業增速恢復到歷史平均水平,相關行業的過剩產能仍然無法消化,淘汰落后產能任務艱巨。據了解,工信部已經要求各地研究提出2013年19個工業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計劃,以及計劃淘汰的企業名單和落后主體設備(生產線)及產能。可以看出,為化解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問題,抑制盲目投資,改變擴張性投資取向,政府正在從金融、制度優化等多方面進行引導。
利率約束產能擴張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銀行信貸。2009年銀行信貸量高達10萬億元,中國經濟也在當年呈現V型反轉的走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輕松獲取大量資金,投資沖動造成大量重復建設從而導致很多制造業行業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2012年6月份,央行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降至0.7倍,9月份又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最多下浮至0.9倍,這意味著即便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取消也不會影響現行的銀行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已經穩步走向市場化。從投資構成來看,本輪經濟回升時制造業投資增速仍在繼續下滑,與2009年所有投資的全面回升形成鮮明對比,主要的原因在于利率市場化的大力推進,貸款利率和GDP名義增速接軌,使得諸多低毛利率的制造業行業失去了融資擴張的能力。從制造業投資情況來看,2012年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長22%,增幅同比減少9.8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5055億元,同比下降2%,增速明顯回落。
資金利用成本的增加,使投資沖動得到有效抑制,企業已不再追求高投入的粗放式、擴張式發展,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盈利能力成為企業擺脫困境的重要抓手。
制度引導結構優化
利率市場化從資金層面上約束了產能擴張,而制度的優化與完善,也將對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近日,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從2013年開始,啟用總資產周轉率指標考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將不再成為考核的基本指標。新的考核指標有助于抑制央企盲目投資,引導央企提高效率,向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此前,央企負責人任期考核一直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和主營業務收入為重點,使國企發展長期傾向于粗放式擴張,這也是導致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后,考核重點轉向總資產周轉率,將鼓勵央企精耕細作,盤活企業現有資產,遏制沒有效益的投資,改變以規模為導向的傳統央企經營行為。新的央企負責人考核辦法對地方國有企業也有示范作用,將可以更大范圍地約束沖動投資。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曾指出,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中國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突破目前的產業層次,進入新的市場,進入新的產業層級。在這方面,中央企業的責任重大,在技術進步、自主創新方面應該率先突破。在全社會生產能力過剩的背景下,企業的產能有多大、規模有多大已經沒有意義,以擴大規模為目的的投資和并購都應該停止。所有的投資和并購都應該轉向技術升級、產業升級和商業模式升級。
另外,工業用地價格低廉也是刺激制造業快速擴張,造成產能過剩的一大源泉。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各地為了招商引資,競相廉價出讓土地,從而加劇了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現象。2000年以來,工業用地價格漲幅非常有限,僅從2000年初的444元/平升至2012年底的670元/平,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3.2%,而制造業投資增速在2001年后長期處于20%以上。多年來,政府大多通過征用農業用地來擴大工業用地的供給,征地補償標準受限是工業用地價格偏低的關鍵原因之一。在去年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在土地增值分配上更傾向于農民。預計,農村集體土地的征收成本大幅提高是大概率事件,并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工業用地價格。同時,土地城鎮化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已危及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工業用地供應將逐漸受限。
利率約束產能擴張
近年來,我國經濟增長高度依賴銀行信貸。2009年銀行信貸量高達10萬億元,中國經濟也在當年呈現V型反轉的走勢。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可以輕松獲取大量資金,投資沖動造成大量重復建設從而導致很多制造業行業都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
2012年6月份,央行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下限降至0.7倍,9月份又將金融機構貸款利率最多下浮至0.9倍,這意味著即便將貸款利率浮動區間取消也不會影響現行的銀行貸款利率,貸款利率已經穩步走向市場化。從投資構成來看,本輪經濟回升時制造業投資增速仍在繼續下滑,與2009年所有投資的全面回升形成鮮明對比,主要的原因在于利率市場化的大力推進,貸款利率和GDP名義增速接軌,使得諸多低毛利率的制造業行業失去了融資擴張的能力。從制造業投資情況來看,2012年我國制造業投資增長22%,增幅同比減少9.8個百分點。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5055億元,同比下降2%,增速明顯回落。
資金利用成本的增加,使投資沖動得到有效抑制,企業已不再追求高投入的粗放式、擴張式發展,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盈利能力成為企業擺脫困境的重要抓手。
制度引導結構優化
利率市場化從資金層面上約束了產能擴張,而制度的優化與完善,也將對投資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近日,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負責人經營業績考核暫行辦法》,明確提出,從2013年開始,啟用總資產周轉率指標考核,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將不再成為考核的基本指標。新的考核指標有助于抑制央企盲目投資,引導央企提高效率,向集約型發展方式轉變。此前,央企負責人任期考核一直以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率和主營業務收入為重點,使國企發展長期傾向于粗放式擴張,這也是導致我國制造業產能過剩的一個重要因素。今后,考核重點轉向總資產周轉率,將鼓勵央企精耕細作,盤活企業現有資產,遏制沒有效益的投資,改變以規模為導向的傳統央企經營行為。新的央企負責人考核辦法對地方國有企業也有示范作用,將可以更大范圍地約束沖動投資。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邵寧曾指出,在新的經濟發展階段,中國企業要通過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突破目前的產業層次,進入新的市場,進入新的產業層級。在這方面,中央企業的責任重大,在技術進步、自主創新方面應該率先突破。在全社會生產能力過剩的背景下,企業的產能有多大、規模有多大已經沒有意義,以擴大規模為目的的投資和并購都應該停止。所有的投資和并購都應該轉向技術升級、產業升級和商業模式升級。
另外,工業用地價格低廉也是刺激制造業快速擴張,造成產能過剩的一大源泉。在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各地為了招商引資,競相廉價出讓土地,從而加劇了重復建設和產能過剩現象。2000年以來,工業用地價格漲幅非常有限,僅從2000年初的444元/平升至2012年底的670元/平,年均復合增長率僅為3.2%,而制造業投資增速在2001年后長期處于20%以上。多年來,政府大多通過征用農業用地來擴大工業用地的供給,征地補償標準受限是工業用地價格偏低的關鍵原因之一。在去年底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土地管理法修正案草案》中,在土地增值分配上更傾向于農民。預計,農村集體土地的征收成本大幅提高是大概率事件,并會在一定程度上推高工業用地價格。同時,土地城鎮化明顯快于人口城鎮化,已危及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政府已意識到這一問題的嚴重性,在新型城鎮化的過程中,工業用地供應將逐漸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