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的產能過剩究其原因是經濟不景氣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09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就面臨需求減緩、產能過剩嚴重的困局。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去年鋼鐵行業利潤幾乎為零,其問題并不僅在鋼鐵業本身的產能過剩,更大的影響因素依然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外…
2009年以來,國內鋼鐵行業就面臨需求減緩、產能過剩嚴重的困局。業內專家分析認為,去年鋼鐵行業利潤幾乎為零,其問題并不僅在鋼鐵業本身的產能過剩,更大的影響因素依然是全球經濟不景氣,外需不足,造成鋼材產品庫存增大、價格下跌。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鋼鐵業近幾年受困于經濟發展疲軟、投資不旺而帶來的產能過剩危機,加上受國家產業轉型的政策影響,在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經營成本大幅度提高,致使眾多鋼鐵企業遭受重擊。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反傾銷調查使鋼鐵行業局面更加艱難,鋼鐵市場離拐點的距離再次被拉長,歐債危機和美國“財政懸崖”帶來的經濟波動仍未平息,發達國家今后的反傾銷行動可能會越來越頻繁。
“剩”者為王
從目前來看,今年的經濟有望復蘇,但鋼鐵業產能壓力依然很大。分析人士認為,實際上,鋼鐵行業結構性的問題要大于產能的問題,我國鋼鐵業的原料60%要依靠進口,可是礦山都壟斷在別人手里,這也意味著話語權在別人手中,原料價格受制于人才是最關鍵的問題。其次才是產能過剩的問題。
對于產能過剩如何解決,專家表示,國家一直在預警產能過剩,提倡重組,但這只是中央政府的決定,各地為了提高GDP,增加稅收和就業,并不管是不是產能過剩,上個鋼廠就能拉動地方經濟,地方政府何樂而不為。“目前我國的現狀是,哪個行業賺錢,所有的資本就進去,這就造成了該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對今年的鋼鐵市場,專家預期并不樂觀,“目前鋼鐵業已經到了調整洗牌的階段,如果受到投資的拉動,可能會有一個強勁增長。否則,這種局面可能會持續若干年,但不會繼續惡化,也不會明顯地回暖。”鋼鐵市場短期內無法走出困境,國內經濟回暖和兼并重組完成是拐點出現的兩大推動力,加大產業集中度和提高產品附加值是鋼鐵行業走出困局的唯一路徑。
鋼鐵業的整體低迷,也造成了鋼鐵產業鏈上包括貿易、流通等環節的低迷。去年鋼材貿易商轉行、破產、跑路的事情屢屢發生就是很好的說明。在“剩者”為王的現實面前,很多鋼鐵企業不惜通過大借高利貸等各種方式,為的僅僅只是把自己“剩”下來。
涉足非鋼產業要慎重
今年有經濟復蘇的預期,這對鋼鐵行業來說是利好。但是對于鋼鐵企業來說,存在一個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讓鐵礦石漲價,這樣鋼價就可以漲;另一方面又不想讓鐵礦石漲價,因為鐵礦石價格上漲的速度總是遠超過鋼價上漲的速度。實際上,鋼鐵業的盈利不僅在自身,還在其對宏觀形勢的把握。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去年9月中美歐連續推出經濟利好政策之后,鋼市開始了一波上漲態勢,并持續到了去年年底。
去年,在鋼鐵企業普遍微利的背景下,一些企業選擇養豬蓋樓等副業作為謀生路徑。但業內專家并不看好企業的類似自救行為:不管鋼企是發展養豬業,還是進軍房地產,都要適度。對于鋼企來說,發展非鋼產業就是把自己的經營觸角伸向其他行業,如果主業都經營不好,其他產業的經營難免有問題。在發展非鋼產業時,應該考慮自身是否有相對優勢,比如此前曾經涉入過這些行業,或者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這樣的話,投入還可以。但如果是完全新進入一個陌生行業,可能會有很大風險。
專家認為,國外競爭激烈或者產能過剩的產業當中,有些企業的經驗可以借鑒,比如“斷臂求生”、資產剝離等。要瘦身,要集中資源來鞏固主業,而不是盲目地擴張。不過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這些做起來很困難。做不到大家就只能扛著,扛到行業景氣好轉的時候。過去十多年,也出現過行業的波動,誰能扛過來,誰就是勝者,誰扛不過來,就完了。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鋼鐵業近幾年受困于經濟發展疲軟、投資不旺而帶來的產能過剩危機,加上受國家產業轉型的政策影響,在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經營成本大幅度提高,致使眾多鋼鐵企業遭受重擊。同時,全球貿易保護主義泛濫,反傾銷調查使鋼鐵行業局面更加艱難,鋼鐵市場離拐點的距離再次被拉長,歐債危機和美國“財政懸崖”帶來的經濟波動仍未平息,發達國家今后的反傾銷行動可能會越來越頻繁。
“剩”者為王
從目前來看,今年的經濟有望復蘇,但鋼鐵業產能壓力依然很大。分析人士認為,實際上,鋼鐵行業結構性的問題要大于產能的問題,我國鋼鐵業的原料60%要依靠進口,可是礦山都壟斷在別人手里,這也意味著話語權在別人手中,原料價格受制于人才是最關鍵的問題。其次才是產能過剩的問題。
對于產能過剩如何解決,專家表示,國家一直在預警產能過剩,提倡重組,但這只是中央政府的決定,各地為了提高GDP,增加稅收和就業,并不管是不是產能過剩,上個鋼廠就能拉動地方經濟,地方政府何樂而不為。“目前我國的現狀是,哪個行業賺錢,所有的資本就進去,這就造成了該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對今年的鋼鐵市場,專家預期并不樂觀,“目前鋼鐵業已經到了調整洗牌的階段,如果受到投資的拉動,可能會有一個強勁增長。否則,這種局面可能會持續若干年,但不會繼續惡化,也不會明顯地回暖。”鋼鐵市場短期內無法走出困境,國內經濟回暖和兼并重組完成是拐點出現的兩大推動力,加大產業集中度和提高產品附加值是鋼鐵行業走出困局的唯一路徑。
鋼鐵業的整體低迷,也造成了鋼鐵產業鏈上包括貿易、流通等環節的低迷。去年鋼材貿易商轉行、破產、跑路的事情屢屢發生就是很好的說明。在“剩者”為王的現實面前,很多鋼鐵企業不惜通過大借高利貸等各種方式,為的僅僅只是把自己“剩”下來。
涉足非鋼產業要慎重
今年有經濟復蘇的預期,這對鋼鐵行業來說是利好。但是對于鋼鐵企業來說,存在一個很矛盾的心理:一方面想讓鐵礦石漲價,這樣鋼價就可以漲;另一方面又不想讓鐵礦石漲價,因為鐵礦石價格上漲的速度總是遠超過鋼價上漲的速度。實際上,鋼鐵業的盈利不僅在自身,還在其對宏觀形勢的把握。一個基本的事實是,去年9月中美歐連續推出經濟利好政策之后,鋼市開始了一波上漲態勢,并持續到了去年年底。
去年,在鋼鐵企業普遍微利的背景下,一些企業選擇養豬蓋樓等副業作為謀生路徑。但業內專家并不看好企業的類似自救行為:不管鋼企是發展養豬業,還是進軍房地產,都要適度。對于鋼企來說,發展非鋼產業就是把自己的經營觸角伸向其他行業,如果主業都經營不好,其他產業的經營難免有問題。在發展非鋼產業時,應該考慮自身是否有相對優勢,比如此前曾經涉入過這些行業,或者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這樣的話,投入還可以。但如果是完全新進入一個陌生行業,可能會有很大風險。
專家認為,國外競爭激烈或者產能過剩的產業當中,有些企業的經驗可以借鑒,比如“斷臂求生”、資產剝離等。要瘦身,要集中資源來鞏固主業,而不是盲目地擴張。不過對于國內企業來說,這些做起來很困難。做不到大家就只能扛著,扛到行業景氣好轉的時候。過去十多年,也出現過行業的波動,誰能扛過來,誰就是勝者,誰扛不過來,就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