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談鋼鐵行業科技創新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2年,鋼鐵行業走過了極為困難的一年,產能過剩、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鋼鐵業發展的出路在哪里?兩會期間,來自鋼鐵行業和相關行業的代表、委員對這個問題給出了高度一致的答案———要…
2012年,鋼鐵行業走過了極為困難的一年,產能過剩、行業利潤率大幅下降……鋼鐵業發展的出路在哪里?兩會期間,來自鋼鐵行業和相關行業的代表、委員對這個問題給出了高度一致的答案———要用創新驅動鋼鐵行業轉型升級,以實現鋼鐵業健康發展。本期會客廳,我們邀請了多位來自鋼鐵行業和相關行業的代表、委員,共同探討科技創新在推動中國鋼鐵業走出困境、實現轉型發展中的重要性。
產業發展低潮期,創新有何新意義?
競爭力
主持人:創新這個話題我們已經探討了多年,您認為,在如今鋼鐵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對于行業、企業而言,創新被賦予了哪些新的意義?
李曉波:當今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鋼鐵工業的技術創新前景廣闊。目前,我國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創造大國。我們必須盡快從“模仿者”、“跟隨者”轉變為“領跑者”。在創新的進程中,要敢于“第一個吃螃蟹”。例如,太鋼在節能環保上,率先引進消化吸收了10多項世界一流技術,在當時,國內大多數鋼鐵企業還對這些技術持觀望態度,誰先引進,誰承擔的風險就大。但總得有人邁出第一步,如果成功了,企業就可以占得先機,同時也可以為行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闖出一條路子。
董才平:中國不僅要做鋼鐵生產大國,更要做鋼鐵生產強國,這就迫切需要鋼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升國際競爭力,擺脫優質高端鋼材依靠進口的局面。
才讓:當前鋼鐵行業處于發展的低潮期,但越是在低潮期,越是要靠工藝技術的進步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發展,增強企業乃至行業的競爭力和存活力。可以說,創新仍是冶金企業渡過難關的重要手段,也是維持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成本控制不可能沒有底線。我們須要明確的是,技術創新帶來的工藝進步、產品結構的升級比成本控制帶來的好處更好、更多。舉例來說,過去我們的能源管理過于粗放,現在行業開始注重能源管理的創新。從現在的情況了解,一些能源管理方面的創新技術在企業的推廣和應用都為企業應對當前的困難提供了幫助。
當前創新存在哪些制約?
協同創新
主持人:目前還存在著哪些制約鋼鐵行業、企業創新的因素?
劉明忠:目前,我們的創新和成果轉化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很多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生產力。創新一定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最了解自己的情況,可以自己主導創新的方向和領域,并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例如,企業可以考慮送技術人員帶著課題去研究院、大學深造,畢業的時候課題也就完成了,到了企業后很快就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唐歷:一個新的工藝技術從研究開發到應用,所用的時間很長,形成對知識產權有效保護的法律環境對激發創新的熱情非常關鍵。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但是還不夠細致,要進一步完善。通過對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保護知識產權的關鍵是要使產權能夠有序地轉移。此外還要關注如何推動創新成果在企業內部轉化的問題,建議配套給予一定股權或者利潤的激勵。
才讓:我們提倡協同創新。一些行業中的基礎性、共性技術創新需要鋼鐵企業結合專業的科研院所來做,要善用社會已有成果,善用各種科研資源,做價值鏈上自身價值最突出的環節。此外,我們對于創新人才的態度也要轉變,鼓勵我們的科研人員在企業困難的時期要堅持住,要堅信科技要素是不可被替代的。
孫朝暉: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如果想單獨地依靠企業來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很難。首先,搞科研要拿出錢來,但目前很少有企業能夠拿出很多的錢,且長期大規模地投入到科研領域。畢竟企業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其次,很多科研項目研究的是行業中的共性問題,如果單一地放在一個企業或是一個利益團體來進行研發或創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一些重大的項目需要我們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來進行研發。
朱鴻民:目前,鋼鐵工業的技術創新和國內其他行業一樣面臨著一個問題,國家、企業的科研資金投入不少,但真正的核心技術屬于自己的項目太少。很明顯我們對于前沿技術的研究太少了。究其原因,我們目前的科研經費分配方式存在著一種傾向,即對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或是說相對已經看得見產業化前景的科研項目投入較多。這本身是合理的,其正面效果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但這樣做的負面效果也很明顯,由于對沒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項目不敢投入,特別是在鋼鐵行業這種非常成熟的行業,前沿性的技術研究太少,造成我們在重大的原創性創新項目上發展緩慢。
連建宇: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一些新興產業,在技術產業化方面,發展上規模的“爬坡”階段至為關鍵。這不僅需要來自合作企業的鼎力相助,更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套支持,如果一些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創新。
未來創新方向何在?
普適型原創性
主持人:創新對于行業、企業發展的意義重大,那么您認為企業創新的重點方向是什么?
馮杰:我認為,鋼鐵企業下一步的創新要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排放問題,不僅僅要關注粉塵、硫氧化物的排放,還要關注氮氧化物、二英、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還要關注劣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問題。鋼鐵企業不可能光使用價格昂貴的優質資源,要想提高企業經營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到別人用不了的東西你可以用,這樣一來,企業的生產成本就降下來了。除了技術創新以外,就是管理的創新,通過生產組織架構之間更好地匹配,降低成本。最后一個就是要創新發展模式,進行多元化經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董才平:要提升裝備水平,提高行業標準,完善品種結構,完善自主研發體系,沖破技術封鎖,不能滿足于低端產品生產。企業要拓寬創新平臺,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強化專業人才技能培養,打造頂尖人才隊伍,全方面、多角度提升創新水平,營造創新氛圍。
何達平:要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樣有利于增強整個鋼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面臨的生態環境的壓力也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緩解。同時,要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實現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企業兼并重組,這樣也有利于解決產能過剩的實際問題。
才讓:在品種方面,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研發產品。不能再看什么賺錢,就“一窩蜂”地大干快上了。很多高端產品我們還在依靠進口,為什么我們的企業不能將眼光放在這些方面呢?隨著國家相關產業的發展,對高端鋼材產品的需求肯定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在商業模式方面,我們也需要創新,要根據用戶的需求,精準地生產鋼材以及制定科學的銷售模式,這遠比跟上游“侃價”更具價值。
連建宇:首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技術的創新離不開資源的支撐,因此,實現技術創新要依托優勢的資源,找準創新的爆發點。其次,我們在選擇技術創新的方向時不能僅僅將目光放在“高精尖”領域,同時要考慮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市場化因素,“普適型”的創新方向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沒有必要全部集中在金字塔的頂端。但要注意的是,“普適型”的創新技術不代表低端,當它朝著世界領先的方向發展時,一樣能帶動頂尖級別科技人才的成長。
唐歷:創新團隊的架構必須根據企業創新理念和方向建設。我們要把企業創新的領域和方向明確,然后據此配置各種層次的人才。然后,就是進一步深化改革,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例如,對科技人員給予更多的激勵、保障和自主權,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形成能者多勞多得的機制。
朱鴻民:不難發現,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鼓勵原創性的創新,對于科研項目的風險性投資也不少見。由于創新的成功率很低,這些國家的創新投資雖多半來自于企業,但是政府給予的支持也不少。我建議,對于前沿性的科研項目,政府應該更多地去投入資金,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此外,我們要敢于嘗試,要相信我們有機會比別人做得更好。目前,國際鋼鐵工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中國,但高端產品、技術的引領者還不是我們。建議我們的企業不要拒絕新的東西和創新的理念,要敢于探索,特別是年輕的科技人員要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勇于面對原創性創新所帶來的挑戰。
孫朝暉:對鋼鐵工業的一些重大共性技術研發,需要國家集合國內優勢的科研資源和力量,建立國家級的研發平臺,按照整體的規劃部署和分工來推動。目前,我已提出建議,希望國家支持將已組建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升級為國家級的創新聯盟,融入國內頂尖的各方科研力量,給予相關的政策扶持,通過平臺的技術創新來實現對于釩鈦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
代表、委員小資料:
李曉波
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明忠
全國人大代表,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馮杰
全國人大代表、酒鋼集團董事長
董才平
全國人大代表,中天鋼鐵集團董事長、總裁
何達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唐歷
全國人大代表,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院長
才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朱鴻民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助理
孫朝暉
全國政協委員、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釩研究所所長
連建宇
全國政協委員、包頭市稀寶博為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產業發展低潮期,創新有何新意義?
競爭力
主持人:創新這個話題我們已經探討了多年,您認為,在如今鋼鐵行業發展的大環境下,對于行業、企業而言,創新被賦予了哪些新的意義?
李曉波:當今世界正處在新科技革命的前夜,鋼鐵工業的技術創新前景廣闊。目前,我國有200多種工業產品的產量居全球第一,是名副其實的制造大國,但還不是創造大國。我們必須盡快從“模仿者”、“跟隨者”轉變為“領跑者”。在創新的進程中,要敢于“第一個吃螃蟹”。例如,太鋼在節能環保上,率先引進消化吸收了10多項世界一流技術,在當時,國內大多數鋼鐵企業還對這些技術持觀望態度,誰先引進,誰承擔的風險就大。但總得有人邁出第一步,如果成功了,企業就可以占得先機,同時也可以為行業推廣應用先進技術闖出一條路子。
董才平:中國不僅要做鋼鐵生產大國,更要做鋼鐵生產強國,這就迫切需要鋼鐵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提升國際競爭力,擺脫優質高端鋼材依靠進口的局面。
才讓:當前鋼鐵行業處于發展的低潮期,但越是在低潮期,越是要靠工藝技術的進步來實現產品的差異化發展,增強企業乃至行業的競爭力和存活力。可以說,創新仍是冶金企業渡過難關的重要手段,也是維持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成本控制不可能沒有底線。我們須要明確的是,技術創新帶來的工藝進步、產品結構的升級比成本控制帶來的好處更好、更多。舉例來說,過去我們的能源管理過于粗放,現在行業開始注重能源管理的創新。從現在的情況了解,一些能源管理方面的創新技術在企業的推廣和應用都為企業應對當前的困難提供了幫助。
當前創新存在哪些制約?
協同創新
主持人:目前還存在著哪些制約鋼鐵行業、企業創新的因素?
劉明忠:目前,我們的創新和成果轉化存在著“兩張皮”的現象,很多創新成果沒有轉化為生產力。創新一定要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企業最了解自己的情況,可以自己主導創新的方向和領域,并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聯合開發。例如,企業可以考慮送技術人員帶著課題去研究院、大學深造,畢業的時候課題也就完成了,到了企業后很快就可以轉化為生產力。
唐歷:一個新的工藝技術從研究開發到應用,所用的時間很長,形成對知識產權有效保護的法律環境對激發創新的熱情非常關鍵。盡管國家已經出臺保護知識產權的相關法律,但是還不夠細致,要進一步完善。通過對知識產權保護,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圍。保護知識產權的關鍵是要使產權能夠有序地轉移。此外還要關注如何推動創新成果在企業內部轉化的問題,建議配套給予一定股權或者利潤的激勵。
才讓:我們提倡協同創新。一些行業中的基礎性、共性技術創新需要鋼鐵企業結合專業的科研院所來做,要善用社會已有成果,善用各種科研資源,做價值鏈上自身價值最突出的環節。此外,我們對于創新人才的態度也要轉變,鼓勵我們的科研人員在企業困難的時期要堅持住,要堅信科技要素是不可被替代的。
孫朝暉:在當前的大環境下,如果想單獨地依靠企業來推動行業的技術進步很難。首先,搞科研要拿出錢來,但目前很少有企業能夠拿出很多的錢,且長期大規模地投入到科研領域。畢竟企業是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的。其次,很多科研項目研究的是行業中的共性問題,如果單一地放在一個企業或是一個利益團體來進行研發或創新,是難以達到效果的。一些重大的項目需要我們站在國家和民族的角度來進行研發。
朱鴻民:目前,鋼鐵工業的技術創新和國內其他行業一樣面臨著一個問題,國家、企業的科研資金投入不少,但真正的核心技術屬于自己的項目太少。很明顯我們對于前沿技術的研究太少了。究其原因,我們目前的科研經費分配方式存在著一種傾向,即對已經比較成熟的技術或是說相對已經看得見產業化前景的科研項目投入較多。這本身是合理的,其正面效果是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但這樣做的負面效果也很明顯,由于對沒有明確產業化前景的項目不敢投入,特別是在鋼鐵行業這種非常成熟的行業,前沿性的技術研究太少,造成我們在重大的原創性創新項目上發展緩慢。
連建宇:高新技術企業尤其是一些新興產業,在技術產業化方面,發展上規模的“爬坡”階段至為關鍵。這不僅需要來自合作企業的鼎力相助,更需要政府、政策的配套支持,如果一些配套政策跟不上,很大程度上會制約創新。
未來創新方向何在?
普適型原創性
主持人:創新對于行業、企業發展的意義重大,那么您認為企業創新的重點方向是什么?
馮杰:我認為,鋼鐵企業下一步的創新要關注生產過程中的排放問題,不僅僅要關注粉塵、硫氧化物的排放,還要關注氮氧化物、二英、二氧化碳的排放。此外,還要關注劣質資源的高效利用問題。鋼鐵企業不可能光使用價格昂貴的優質資源,要想提高企業經營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做到別人用不了的東西你可以用,這樣一來,企業的生產成本就降下來了。除了技術創新以外,就是管理的創新,通過生產組織架構之間更好地匹配,降低成本。最后一個就是要創新發展模式,進行多元化經營,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董才平:要提升裝備水平,提高行業標準,完善品種結構,完善自主研發體系,沖破技術封鎖,不能滿足于低端產品生產。企業要拓寬創新平臺,加大研發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強化專業人才技能培養,打造頂尖人才隊伍,全方面、多角度提升創新水平,營造創新氛圍。
何達平:要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這樣有利于增強整個鋼鐵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此外,企業面臨的生態環境的壓力也可以通過技術創新來緩解。同時,要進一步推進體制創新,實現跨行業、跨地區、跨所有制的企業兼并重組,這樣也有利于解決產能過剩的實際問題。
才讓:在品種方面,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條件來研發產品。不能再看什么賺錢,就“一窩蜂”地大干快上了。很多高端產品我們還在依靠進口,為什么我們的企業不能將眼光放在這些方面呢?隨著國家相關產業的發展,對高端鋼材產品的需求肯定存在著巨大的空間。在商業模式方面,我們也需要創新,要根據用戶的需求,精準地生產鋼材以及制定科學的銷售模式,這遠比跟上游“侃價”更具價值。
連建宇:首先,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技術的創新離不開資源的支撐,因此,實現技術創新要依托優勢的資源,找準創新的爆發點。其次,我們在選擇技術創新的方向時不能僅僅將目光放在“高精尖”領域,同時要考慮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市場化因素,“普適型”的創新方向也不失為一種選擇,沒有必要全部集中在金字塔的頂端。但要注意的是,“普適型”的創新技術不代表低端,當它朝著世界領先的方向發展時,一樣能帶動頂尖級別科技人才的成長。
唐歷:創新團隊的架構必須根據企業創新理念和方向建設。我們要把企業創新的領域和方向明確,然后據此配置各種層次的人才。然后,就是進一步深化改革,調動科技人員的積極性。例如,對科技人員給予更多的激勵、保障和自主權,提高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形成能者多勞多得的機制。
朱鴻民:不難發現,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都在鼓勵原創性的創新,對于科研項目的風險性投資也不少見。由于創新的成功率很低,這些國家的創新投資雖多半來自于企業,但是政府給予的支持也不少。我建議,對于前沿性的科研項目,政府應該更多地去投入資金,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此外,我們要敢于嘗試,要相信我們有機會比別人做得更好。目前,國際鋼鐵工業的重心已經轉移到中國,但高端產品、技術的引領者還不是我們。建議我們的企業不要拒絕新的東西和創新的理念,要敢于探索,特別是年輕的科技人員要在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勇于面對原創性創新所帶來的挑戰。
孫朝暉:對鋼鐵工業的一些重大共性技術研發,需要國家集合國內優勢的科研資源和力量,建立國家級的研發平臺,按照整體的規劃部署和分工來推動。目前,我已提出建議,希望國家支持將已組建的“釩鈦資源綜合利用產業技術戰略聯盟”升級為國家級的創新聯盟,融入國內頂尖的各方科研力量,給予相關的政策扶持,通過平臺的技術創新來實現對于釩鈦資源的高效清潔利用。
代表、委員小資料:
李曉波
全國人大代表、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劉明忠
全國人大代表,新興際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馮杰
全國人大代表、酒鋼集團董事長
董才平
全國人大代表,中天鋼鐵集團董事長、總裁
何達平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沙鋼集團淮鋼特鋼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黨委書記
唐歷
全國人大代表,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院長
才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鋼研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朱鴻民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科技大學校長助理
孫朝暉
全國政協委員、攀鋼集團研究院有限公司釩研究所所長
連建宇
全國政協委員、包頭市稀寶博為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總經理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市如何演繹“兩會”行情? 下一篇:電子扶搖直上 鋼鐵沉重下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