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建議加大煤炭就地轉化率新華社
來源:新華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兩會期間,霧霾背后的能源消費引起了許多代表的關注。他們認為,我國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要還藍天白云,還需綠色利用煤炭資源! ∥覈禾抠Y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
兩會期間,“霧霾”背后的能源消費引起了許多代表的關注。他們認為,我國能源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要還藍天白云,還需“綠色利用”煤炭資源。
我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而煤炭需求主要在東部和南方。遠距離輸煤不僅形成運輸矛盾,而且加大了輸入地的環境壓力。
國家電網數據顯示,輸煤的投資、運行總成本高于特高壓輸電。到2020年,如果“三西”(山西、陜西、內蒙古西部)地區輸煤輸電比例由目前的20:1優化到4:1,可減少向中東部輸煤5.5億噸,二氧化硫減排62萬噸,每年減少環境損失80億元。
提高煤炭綜合利用基地的清潔利用技術,以循環經濟模式把采煤、發電所產生的廢棄物就地集中治理,也是“綠色用煤”的重要內容。全國人大代表、山西潞安煤礦集團董事長李晉平說,僅山西堆存的矸石、低熱值煤達10億噸,而且每年新增1億噸,但目前的利用量僅2000萬噸。加大煤炭就地轉化率,可最大限度地對煤矸石、低熱值煤、劣質高硫煤集中循環利用,變廢為寶,減少污染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