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庫存難釋放煤炭業短期難現暖意
來源:經濟導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去年煤炭價格的跌宕起伏,正映襯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俗語。陸續披露的煤炭行業年報顯示,曾經的煤老大“黃金十年”已然不再。 同花順IFND數據顯示,截至9日,煤炭開采行業已…
去年煤炭價格的跌宕起伏,正映襯了“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俗語。陸續披露的煤炭行業年報顯示,曾經的煤老大“黃金十年”已然不再。
同花順IFND數據顯示,截至9日,煤炭開采行業已有30家上市公司公布了2012年年報或業績快報。其中,24家業績下滑,占比80%。同時,在煤價難企穩、煤企業績集體下滑的同時,部分煤企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也逐漸凸顯。
“去年煤炭售價下跌是業績普降的直接原因。”9日,業內人士表示,去年煤炭行業遭遇多重利空,如產量回落、進口煤炭大增,水電出口增加和高耗能產業收縮等。
煤價下滑是主因
對于煤炭企業當下困境而言,最直觀的反映莫過于各大煤企去年交出的那張不盡如人意的答卷。
“凈利潤虧損3000萬元-4000萬元,業績下滑約1269%。”統計顯示,陷入重組傳聞中的四川圣達,去年業績下滑居煤炭開采行業之首。
“宏觀調控下產銷減少以及原材料成本上漲。”對于業績大幅下滑,四川圣達方面表示。導報記者注意到,煤炭開采行業多家上市公司,都將去年的業績下滑歸咎為煤炭售價下跌和銷量下滑。
潞安環能去年歸屬上市公司凈利潤同比下滑33%至25.7億元,其煤炭綜合售價較2011年下降45元/噸至662元/噸,導致噸煤毛利率大幅下滑至43% ;西山煤電凈利潤18.1億元,同比下降35.7%,其煤炭綜合售價下降97.62元/噸,煤炭產品減少收入近25億元。
業績普降的同時,煤企也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怪圈。在上述30家煤炭企業中,有25家公布了去年的年報,其中僅有12家公司去年營業收入出現下滑。這也意味著,超過半數煤炭開采業公司去年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尷尬。
高庫存難釋放
“經濟企穩基礎尚不牢固,市場供需低迷,成交清淡,各環節庫存處于高位平衡狀態。”導報記者注意到,對于未來煤炭行業的市場走勢,業內并不十分看好。
中國煤炭工業協會發布的一系列產銷數據,反映出當下國內煤炭企業的壓力。去年,我國煤炭產量達36.6億噸,比上一年增長4%左右,增速同比回落4.7個百分點;但全年進口煤炭2.89億噸,同比增長29.8%。
相比之下,出口僅為926萬噸,同比下降36.8%;凈進口2.8億噸,同比增加7190萬噸,增長34.5%。
進口煤需求大增的背后,是進口煤性價比優勢。“進口煤的優勢不僅體現在價格上,而且質量也很好。”劉冬娜認為,進口煤對國產煤的沖擊短期內還將增大。
高庫存的壓力 ,也使得煤價短期內難有明顯提升。統計顯示,雖然隨著天氣好轉,港口封港逐漸緩解,但煤炭庫存依然處于較高水平。截至7日,環渤海四港煤炭庫存量依然高達1818.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