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部隊”助力中國鋼企轉型
來源:中國冶金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3月12日上午10時,北京。ABB(中國)有限公司的會客室內,一場《中國冶金報》記者獨家專訪如約開始。 他身上“中國印記”很多:他曾在中國工作過十多年,他對中國和中國鋼鐵行業有一種特殊的…
3月12日上午10時,北京。ABB(中國)有限公司的會客室內,一場《中國冶金報》記者獨家專訪如約開始。
他身上“中國印記”很多:他曾在中國工作過十多年,他對中國和中國鋼鐵行業有一種特殊的情懷和眷戀;他最愛吃中國的川菜,留戀北京的烤鴨;他的妻子和孩子可以說流利的漢語……
他就是我們的采訪對象:ABB全球造紙、金屬和水泥業務總裁———瑞典人ChristerSkogum(以下音譯為:克里斯特)。
克里斯特的祖父、父親也曾是ABB的員工。在西方國家,一家三代人都把自己的命運交給了同一家公司!ABB的魅力何在?克里斯特說,ABB最大的特點是開放,每個員工都有充分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和舞臺。
談到在中國的工作經歷,他更流露出一份特殊的感恩:“正是在中國的工作經歷,讓我走向了全球。”
實際上,ABB與中國一個多世紀以前就實現第一次“親密接觸”。1907年,ABB就向中國提供了第一臺蒸汽鍋爐。
正是克里斯特在中國工作期間,ABB加速了在中國的發展:1992年,ABB在廈門投資建立了第一家合資企業;1995年,ABB(中國)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
到了克里斯特掌管ABB全球造紙、鋼鐵和有色金屬、水泥業務的今天,ABB在中國已經擁有包括研發、供應鏈管理、工程、制造、銷售和服務等全方位的業務,擁有1.9萬名員工,36家本土企業和遍布全中國90個城市的銷售與服務網絡。
機會:中國鋼鐵業轉型,節能降耗技術設備需求加大
中國鋼鐵行業、有色金屬行業等市場這些年來都是ABB金屬業務的重鎮。當下的中國鋼鐵、有色等金屬行業正經歷著“寒冬”,對中國市場前景如何判斷?克里斯特坦言,不僅僅是中國鋼鐵業,全球鋼鐵業都處在一個困難的時期,ABB也同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但勇敢面對新的形勢才是唯一正確的態度。
中國市場仍是ABB金屬業務在全球的重點。在克里斯特看來,盡管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增速都在放緩,但仍在增長,而且中國經濟的增速仍然比世界其他地區要快。“中國的鋼產量占世界鋼產量近‘半壁江山’,ABB金屬業務在中國市場還有很多機會。”克里斯特顯得信心十足。
中國鋼鐵業未來的發展重心會從規模擴張向產品高附加值、節能降耗的方向轉移,對相關技術設備的需求也非常巨大。顯然,作為ABB全球金屬業務的掌舵人,克里斯特對中國市場的變化了如指掌。
“圍繞新的市場需求,ABB金屬業務要在產品和工藝技術服務上‘雙管齊下’,助力鋼鐵企業降低能耗,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克里斯特應對未來挑戰的總思路很清晰。
隨著鋼鐵行業的利潤被大大擠壓,鋼鐵企業可支配的資金受到嚴重制約,未來新項目的投入會相對減少。對此,關注存量市場和更加注重工藝技術服務成為克里斯特戰略調整的方向。“在中國,ABB金屬業務領域一直有新的工程,但未來會越來越少,這也是我們更加關注存量市場的原因所在。”克里斯特分析認為。
強化對存量市場的服務,已經納入ABB金屬業務的短期、中期和長期目標。克里斯特告訴記者:“客戶不斷需要新的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我們只有為客戶做正確的事情,才能更好地生存。”
創新:用高品質產品和服務助力中國鋼企降成本
面對市場需求的新變化,對客戶的服務理念必須隨之升級。
“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客戶提供‘全天候’服務,幫助客戶獲取最大的利潤,這樣才能保持客戶對產品的忠誠度。”克里斯特談及他的方略,直截了當。
然而,不容忽視的一個現實問題卻擺在面前:巨大經營壓力迫使絕大多數中國鋼鐵企業,尤其是中小鋼鐵企業,更傾向于選擇價廉物美的設備和服務,以降低采購成本。
對《中國冶金報》記者的關切,克里斯特堅持他的見解:“確實,中國鋼鐵企業是多樣化的。所以,我們一直關注不同等級產品的設計,我們有高端產品,也有低端產品。但ABB產品的品質都是高端的。”作為一家全球領先的電力設備和控制系統供應商,ABB通過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幫助客戶加快成長步伐,提升客戶的國際競爭力。“我認為,市場還是青睞高品質的產品,(盲目)購買便宜產品的傳統觀念正在發生改變。”
創新,自然而然成為ABB實現目標的重要手段。
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成為保證ABB不斷創新的重要機構組成。“目前,我們50%的研發中心在歐洲,50%在中國。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優勢很多,例如中國教育體制的特點能夠使我們發現許多很好的研發人才資源。我以前在中國工作時,很多當時的工作人員至今還在這里工作,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克里斯特介紹說。
節能降耗進而降低生產成本是鋼鐵企業共同的訴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鋼鐵企業普遍思考的一個課題。這也成為ABB金屬業務創新的方向所在。ABB的創新產品和技術解決方案,就是致力于幫助客戶在提高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的同時,降低能源消耗。
例如,冶金設備時常暴露于高溫、導電性粉塵等嚴苛的操作環境中,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對于設備的運行至關重要。基于這種需求,ABB推出的MoconRobust采用頻率控制和相角控制的起重機專用驅動裝置,能滿足周圍環境的嚴格要求,將傳統系統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提升至最大化。
ABB對交流軟啟動變頻器進行改進后,可以幫助熱軋板中除鱗泵節能降耗;ABB的電磁攪拌器可以有效改進能效管理系統,優化工藝流程,減少精煉時間。
“我們的相關技術解決方案還能應用到冶金產品等各個工序,從而為鋼鐵行業節能降耗提供服務。”克里斯特加大他那富有感染力的手勢,總結說。
優勢:本土化基礎上進一步推進全球化
不同國家在文化、觀念、制度等方面的差異,也讓很多外企在中國市場落地后“水土不服”,有些企業還不得不從中國市場退出。
克里斯特認為,ABB的本土化戰略是很成功的,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我們的優勢就是本土化。”他說,本土化讓ABB能更及時地獲知客戶的信息,可以很早就介入對客戶的服務。“比如,一個工廠要搬遷,從這一個時段開始,我們所有的工作就已經跟進,有時候我們的一個項目會很有耐心地跟進兩年、三年,甚至更久。”
“目前,ABB在中國不僅有針對鋼鐵市場最大的研發中心,還有很多服務中心,離客戶很近,能隨時了解需求、提供服務。”克里斯特認為。
正如記者了解到的,以前有許多中國客戶到海外去參觀ABB的工廠和產品,但現在越來越多的海外客戶來到中國,參觀ABB在中國的產品應用和工廠。“這是過去幾年最大的改變。ABB全球最大、最好、最有活力的工廠集中在中國。”克里斯特介紹說。
除組織結構的本土化外,ABB的管理也實現了本土化。“如果你細細觀察,會發現我們的管理層也很本土化,有本土化的項目管理層、工程師,當然也有幾個外國專家。”
與上述本土化相比,文化、理念等“軟件”的本土化更為艱難。
克里斯特介紹說,ABB本身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公司。ABB金屬業務全球管理團隊有15個人,來自中國、印度、美國等11個國家,“我們是多國部隊。”“我們擁有大量本土員工,他們比外國人更了解中國市場。我們在中國也有外國人展示自己的平臺,但大部分都是技術專家。我們在中國的項目管理團隊都說漢語,可以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的支持;1997年的時候,ABB在中國鋼鐵行業內的工作需要海外的幫助和支持,而現在,ABB的中國團隊有能力承擔世界各地最大、最復雜的項目,我們在中國也可以做美國的項目。”
多元文化的和諧共存,使得ABB的本土化優勢更加明顯地體現出來,最終變成了市場的競爭力。據介紹,2012年,ABB在華的銷售收入超過52億美元,其中大部分源于本地制造。
在克里斯特看來,本土化僅僅是外企站穩本土市場的第一步,更高層次的發展應該是在本土化的基礎上繼續推進其全球化進程。“目前,已經有一些中國的管理層在管理全球業務,而且我們還派中國的專家去解決全球的業務問題,通過本土化我們能打造出全球化的專家。”克里斯特頗顯自豪。
談及應對同行競爭,克里斯特坦言:“在不同的領域我們都有一些競爭對手,但我們更著眼于客戶。我們努力生產最好的產品,提供最好的產品解決方案,以增強我們的競爭力。因為客戶是評判我們做得好與壞的關鍵。”
“本土化雖然也讓我們面臨和同行之間的激烈競爭,但這會讓我們變得更好。”克里斯特仍帶著強有力的手勢闡述他最后的感言。這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他率領的這支ABB“多國部隊”,會更有力地支持中國鋼鐵企業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