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放松監管如今鋼貿商跑路面臨雞飛蛋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如果沒有門口“義橋鋼材城”那五個醒目的銅字,許多人不會將這塊地方和鋼材市場聯系到一起:沒有車,沒有人,只有一間間大門緊閉的公司,門鎖上厚厚的一層灰意味著這些房間已經很久沒有被打開…
如果沒有門口“義橋鋼材城”那五個醒目的銅字,許多人不會將這塊地方和鋼材市場聯系到一起:沒有車,沒有人,只有一間間大門緊閉的公司,門鎖上厚厚的一層灰意味著這些房間已經很久沒有被打開過。
離大門不遠的通告欄里,貼著幾張已經發黃的報紙,刊發時間是去年9月21日。在那之后一個多月,鋼貿商老汪離開義橋,到上海重起爐灶。他是撤退較晚的一批,這個原來可以容納數百家鋼貿公司的市場,如今只剩下蕭山本地的十多家商戶。
這些人中,有的是“跑路”,有的是和老汪一樣黯然離開。就在老汪離開后不久,民生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將市場當時的經營方杭州蕭山鑫橋市場管理有限公司及關聯的杭州中亞擔保有限公司告上法院,這場鋼貿貸款騙局即將進入第二季。
然而,這只是民生銀行鋼貿貸款的冰山一角。2012年末,民生銀行不良貸款余額105.23億元,比年初增加29.84億元,不良貸款比率為0.76%,較上年末提高0.13個百分點,其中在鋼貿業興旺的長三角地區,不良貸款和不良率增速尤為明顯。
銀行密集起訴鋼貿商
朱晴(化名)是杭州義橋金屬材料市場有限公司的一位高管,也是義橋鋼材城實際所有人之一。這個地方之前一直都叫義橋金屬材料市場,直到2009年四個福建周寧老板租下市場后,才改為現在的義橋鋼材城。
“那個時候他們一口氣租下了200多間房子,并在短期內全部租出去,來的大多是福建周寧的老鄉。”朱晴回憶說。把房子租完后,周寧老板又提出要租碼頭,“當時也沒想那么多就租給了他們,現在回想起來那個時候就上當了。”
之后朱晴和高管們就沒有過問市場的事,直到去年年中,朱晴聽說市場和銀行出了糾紛,事情鬧得很大,其實是整個騙局已經玩不下去了。
據老汪了解,事情緣起于一堆鋼材。這堆鋼材屬于本地商戶放在碼頭的庫存,結果被周寧鋼貿商一并拿去抵押給了民生銀行,結果商戶提貨的時候銀行人員出面阻攔。
“直到那時大家才知道,自己放在碼頭的貨都被歸到了他人名下。”
緊接著,市場大面積出現周寧鋼貿商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情況,四個福建老板也傳出“跑路”的消息。情急之下,民生銀行派人到碼頭拉貨,其中還牽扯到其他公司存放在碼頭的上千噸鋼材。 更為嚴重的是,這批鋼材不止抵押給了民生銀行一家。現在包括民生等在內的數家銀行都向法院提起訴訟,案由都是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目前重新接手的朱晴和其他產權人也不清楚整體涉案金額到底有多少,“有的說幾千萬,也有說4億的。”
根據上海法院網公布的開庭公告統計,2013年3月18日至4月17日,一個月里,上海共有209起銀行起訴鋼貿商的案件開庭,涉及23家銀行,其中民生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上海農商行的開庭數均超過20起。
一張身份證市價50萬
老汪從2007年開始涉足鋼貿行業,在他看來,目前鋼貿貸款案密集爆發,很大程度上是銀行自己釀的苦酒。
2005年之前,由于不屬于生產型企業,又缺少抵押物,鋼貿商一直入不了銀行客戶經理們的“法眼”。直到民生銀行率先按基準利率上浮20%放貸給鋼貿商,眾多銀行才回過神來,原來鋼貿行業是一塊大蛋糕。
“當時行內規定是中小企業貸款要按照基準利率放款,很多銀行都不相信鋼貿商能夠接受這么高的貸款成本。”杭州一家銀行的客戶經理表示。但事實是,高融資成本并沒有給鋼貿商造成困擾。
老汪就是在鋼貿行業成為銀行“座上賓”之后才進入行業的。他表示,鋼貿是個典型的資金密集型行業,與上游鋼廠交易不能賒賬,賣貨給下游客戶卻要墊資,“但好在那時下游需求旺盛,不愁找不到買家,鋼價又處于上升期,所以誰有足夠資金就能把攤子做大。”
銀行放開對鋼貿商貸款,徹底激發鋼貿行業的擴張沖動。2009年,上海、江蘇、浙江等地著力推動鋼鐵物流行業的招商,僅無錫一市就上馬了四十多家鋼材市場。杭州的富陽、蕭山、余杭等地也不斷冒出新的鋼材市場。
這么多市場出現,并沒有引發入駐率的問題。此時鋼貿商的身份已經和銀行貸款畫上等號。在最瘋狂的時期,一張福建周寧縣的身份證市價50萬元。因為在銀行眼里,周寧就是福建鋼貿商圈的代名詞。有了這張身份證,就有辦法從銀行貸出500萬元。
2007年,老汪在一家銀行貸款,從普通客戶一躍成為貴賓客戶,辦理業務享受綠色通道,“當時確實有揚眉吐氣的感覺,到2009年,整個市場的鋼貿商都成了貴賓。”
銀行放貸監管敷衍了事
理性分析起來,鋼貿貸款狂飆突進的背后既有“四萬億”政策的刺激,也有銀行業本身擴張的沖動,但無論是哪個原因,最終的結果卻是,本該嚴格執行的風險控制,在與利益的比拼中敗下陣來。 在鋼貿貸款盛行的頂峰時期,貸款利率上浮比例可達40%。許多鋼貿商都清楚,拿到成本那么高的貸款,僅靠做鋼貿生意能獲得的利潤必定入不敷出。于是,一些有實力鋼貿商開始玩起了重復質押的貸款騙局(本報曾做連續報道),同時,還將貸款來的錢則投入股市、期貨、房產等市場,試圖一夜暴富。
而此時,作為貸款監管方的銀行并沒有盡到職責。
在福建租下市場之前,也有銀行找到朱晴他們,希望為市場里的鋼貿商做貸款,前提是需要有第三方的擔保公司。當時朱晴認為太麻煩,就沒有合作。福建人來了以后,很快就引入了一家擔保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義橋鋼材城的管理方是杭州蕭山鑫橋市場管理有限公司,這家公司歸屬于浙江閩杭控股集團,集團旗下還有一家名為中亞的擔保公司。
“其實這三家公司都是那幾個福建老板運作的,根本談不上第三方,很不理解銀行為什么會接受。”朱晴說。
既然都是自己人,事情就好辦了:只要注冊了公司,市場就能幫忙開具庫存證明,擔保公司提供擔保,拿到貸款后,市場和鋼貿公司按比例分配。
一位本地商戶表示,許多福建鋼貿商開的都是空殼公司,就是用來騙貸款,如果銀行仔細查看賬目,應該能發現蛛絲馬跡,“可是大多數銀行在完成貸款后就很少來看了,過來檢查也是例行公事,草草了事。”
風險警報遠未解除
隨著上海鋼貿風險集中惡化的消息被爆出,本周銀行股經歷了過山車行情。4月16日,銀行股大幅殺跌,包括民生銀行、寧波銀行在內的13家上市銀行的融券賣空金額在兩天內增長了1.8倍。有投資者截圖融資融券專戶顯示,民生銀行融券被搶空了。
平安證券分析師勵雅敏分析,民生銀行2012年末不良余額105億元,若加回核銷后的不良余額同比凈增長48%,不良惡化趨勢比較明顯。逾期貸款中,90天以下逾期余額增速高達94%。不良的消化還需要一段時間。
目前,各大銀行都已經嚴格控制對鋼貿商的貸款,一些銀行甚至不肯給從事鋼貿行業的人員辦理信用卡。不過,這種突然收緊很有可能會加速相關公司倒閉。
據上海福建商會、寧德市上海商會和周寧縣上海商會的不完全統計,2011年,上海各商業銀行向鋼貿企業貸款余額為2100億元,而2012年度,這一數字緊縮為1500億元。銀行信貸持續緊縮,使企業束手無策,加上高達15%-25%的融資成本,大批鋼貿商不堪重負紛紛倒下。
海通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戴志鋒認為,在上海地區,民生等銀行在鋼貿領域的貸款占比最高,但具體數額尚無法估計。一旦經濟平穩復蘇和資金面寬松這兩大影響因素的任何一方面發生變化,民生銀行將面臨巨大風險。
緊張的不止民生銀行。截至目前,一共有11家上市銀行披露年報,數據顯示,11家上市銀行2012年的不良貸款余額達3853.75億元,同比增幅達8.1%,而且不良貸款的形成和分布也高度相似,幾乎全部折戟于長三角地區,其中,無不埋伏有鋼貿貸款的地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