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利空擊碎鋼市旺季預期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4月8日起,國內鋼市時隔許久后終于又出現一波小幅反彈行情,但是僅過了4個交易日———從4月12日開始,這種反彈之勢就開始顯出疲態,并在4月15日~4月19日這一周再次進入下行通道,而且跌勢…
從4月8日起,國內鋼市時隔許久后終于又出現一波小幅反彈行情,但是僅過了4個交易日———從4月12日開始,這種反彈之勢就開始顯出疲態,并在4月15日~4月19日這一周再次進入下行通道,而且跌勢非常迅猛。
截至4月19日,國內主要城市ф20mm螺紋鋼平均價格為3720元/噸,甚至比時處淡季的2012年底的價格還要低90元/噸;4.75mm熱軋卷平均價格為3795元/噸,比2012年底低180元/噸。
那么,在傳統旺季時期,為何鋼價反彈時漲幅不過5元/噸~20元/噸,且上漲持續時間還不到一周就又重返下跌通道呢?
筆者認為,四個方面的利空因素是導致今年“金三銀四”預期落空的主要原因。
第一,需求釋放“腳步”受限。往年的“金三銀四”主要是因建筑項目集中開工而形成的,而今年三四月份的鋼市頹勢與建筑鋼材需求釋放不暢直接相關。今年全國各地的天氣一直不穩定,氣溫時高時低。清明節后,氣溫非但沒有穩步回升,反而屢屢出現大雪天氣。這一周以來,北方地區氣溫下降了4~10攝氏度。而南方地區也一直“浸泡”在雨水中。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多個地區室外項目的施工進度受到嚴重拖延。與此同時,在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下,房地產投資增速在3月份出現了顯著回落。其中,對鋼材市場影響最為明顯的房屋新開工面積在1月~3月份下降了2.7%,而1月~2月份增長了14.7%。其中,3月份當月新開工面積同比下降20%,呈現大幅下跌狀況。
第二,供應壓力加劇。與需求疲軟相對應的是國內粗鋼產量屢創新高。鋼協最新統計顯示,4月上旬,全國粗鋼日均產量估計值為212.4萬噸,旬環比增長2.5%,同比更增長了4.59%。粗鋼日均產量持續維持在200萬噸以上,意味著國內鋼鐵生產的同比增速至少在10%以上,高于銷售量同比增速。與此同時,由于需求釋放有限,鋼材庫存消化進程緩慢。截至4月19日,五大品種社會庫存總量仍然高達2081.01萬噸;截至4月上旬末,重點企業的鋼材庫存量為1373.3萬噸。兩者相加,當前鋼材的總庫存量高達3454.31萬噸。而去年同期的社會庫存和企業庫存數據分別為1706.3和1121.8萬噸,總庫存同比增長幅度超過20%。
第三,成本下降支撐企業高產。自3月中旬以來,主要鋼鐵生產原料市場一直趨于弱勢。截至4月19日,進口礦(澳大利亞62.5%紐曼粉礦)價格與此前高點(1050元/噸)相比,已經下跌了80元/噸;國產礦價格與高點(1235元/噸)相比下跌了155元/噸;一級冶金焦價格與高點相比跌幅達到230元/噸。在此背景下,鋼廠在一定時期內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邊際效益,因此鋼廠的生產積極性不減,進一步加大了供應壓力。
第四,市場信心偏弱。最近,主導鋼廠出廠價格穩中“暗降”,暗示出鋼廠對未來的市場預期偏弱。而不斷襲來的宏觀利空因素以及幾次拉漲價格的失敗經歷則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商家的悲觀情緒。與此同時,近期黃金、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滑,對鋼材市場信心的沖擊更為直接。在多重利空的直接影響下,多數市場人士不僅已經放棄了對“銀四”的預期,甚至對于后市長期走勢也持異常悲觀的態度。
綜合以上分析,今年國內鋼市“銀四”預期落空已成定局。后期,受各方負面因素的掣肘,鋼市或將持續弱勢運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貿企業轉型升級之路 下一篇:首鋼銷售公司加強物流管控降成本三百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