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字”改造法創效又環保
來源:首鋼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遷鋼公司煉鐵作業部原燃料作業區擔負著向高爐輸送燒結礦、球團礦、焦炭等原燃料的任務。他們為保證入爐料質量、延長皮帶使用壽命,在工作中摸索總結出一套“堆、積、躲、閃”改造法,僅在今年…
遷鋼公司煉鐵作業部原燃料作業區擔負著向高爐輸送燒結礦、球團礦、焦炭等原燃料的任務。他們為保證入爐料質量、延長皮帶使用壽命,在工作中摸索總結出一套“堆、積、躲、閃”改造法,僅在今年4月份,作業區就陸續完成了對F2-1等4個皮帶機料庫的改造,使作業區增收節支和環境改善等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原燃料作業區首席作業長牛利民介紹,“四字”改造法,又分為“堆、積”改造法和“躲、閃”改造法。“堆、積”改造法就是采用在落差大的料庫內焊接積料臺等方法,改變物料的流向,依靠物料自身的堆積減少物料對料庫外壁的沖刷,達到既保證了物料的品質,又延長設備使用壽命的作用。如在皮帶3S4、S2-1、S2-2機頭,皮帶S1機尾等料庫都進行降低相對落差高度的改造。在溜槽內焊接積料臺,通過積料臺的二次反彈,降低物料下落時的相對高度,分散了物料下落時的重力和沖擊力。
“躲、閃”改造法,就是為確保物料能夠在料庫內快速散開,保證下料暢通,對緩沖小倉進行“壇”型改造。在三期投產初期,焦炭流量在每小時250噸以上時,緩沖小倉很快灌滿涌出,導致皮帶重停。他們經過對該處的多次現場觀察和研究后,提出對3YJ2皮帶機頭小倉實行“壇”型的擴容改造。在緩沖小倉底部,形成料倉出口小,下部溜槽大的形狀,類似一個壇子形。焦炭從緩沖小倉底部出料口下落后,可以在“壇”型料庫內快速散開下落。經實踐流量可達到每小時500噸不發生涌料。
據了解,目前,原燃料作業區已經完成了料庫改造30多個,創造效益120余萬元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通鋼公司煉軋廠狠抓備件管理 下一篇:峰峰集團萬年礦多舉措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