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找煤”變“煤找電”銷售人員糾結賣煤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事煤炭銷售30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目前這么困難的情況,即使是在金融危機特別嚴重的2008年也沒有這種情況出現過。”日前,一位河南神火集團煤炭銷售人員洪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
“從事煤炭銷售30多年,從來沒有遇到過目前這么困難的情況,即使是在金融危機特別嚴重的2008年也沒有這種情況出現過。”日前,一位河南神火集團煤炭銷售人員洪先生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感慨道。
在“電找煤”時期,被稱為中國煤炭的“黃金十年”,煤企的銷售收入年均增長率達到了22.4%以上;但現在,“電找煤”正在向“煤找電”的格局轉化。
下游需求弱 動力煤指數連跌
伴隨著進口煤的低價沖擊、經濟增速放緩導致發電煤需求減少,煤炭企業新增產能較多,整個煤炭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據4月24日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顯示,動力煤的平均價格同比下跌22%,跌至613元/噸的低位。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也發布“全國煤炭市場景氣指數”稱,3月份的數據繼續下滑,市場依然偏冷,且程度加劇。
據了解,動力煤主要用于發電,中煤遠大咨詢中心分析師張志斌認為,動力煤價格的下跌主要是受用電量需求疲軟的影響。相關數據顯示,一季度我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放緩,同比回落2.5個百分點。
河南義馬煤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國家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電解鋁等高耗電量的企業被關閉,這也使社會電量的總需求減少,進而傳導至煤炭需求減少,迫使價格下跌。
另一方面,整體需求不旺的同時,進口動力煤的數量卻持續走高。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進口煤炭具有價格優勢,國內部分大型電力企業加大了對國外煤炭的采購,例如國電集團去年進口1100萬噸,且今年還將攀升。這就意味著,需求有限的情況下,進口煤又搶占了國內煤炭的市場。
中信證券的研報認為,鋼企在一季度增長乏力,3月份的日均產量環比下降,加之房地產調控影響了鋼貿商的采購行為,使鋼材的需求降低。相關數據顯示,鋼材庫存從去年3月起連續9個月下降之后,去年12月起,社會庫存又明顯上升。截至3月底,全國26個城市五種鋼材的社會庫存量為2192.7萬噸,比1月初增84.57%。
“黃金十年”終結煤電格局逆轉
2012年之前的十年時間,是煤炭行業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也是煤炭行業享盡了風光與榮耀的十年。無論是產量、勘探量、煤企數量以及盈利指標,煤炭行業一直都在延續比較高的增速。而在國家能源結構中處于一家獨大地位的煤炭行業對于下游鋼鐵行業、基建行業的發展也形成了很好的支撐,所以煤炭行業在整個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舉足輕重。
但時至今日,名聲退去,風光不再,煤企進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迷。除了下游需求疲軟等原因外,“產能過剩”也被眾多分析師認為是“黃金十年”終結的重要原因。
其實這種聲音在2005年就已出現,時任發改委主任的馬凱公開表示,包括煤炭在內的11個行業產能過剩或存在產能過剩的風險。整個煤炭產業的低迷,使得煤電格局發生變化。煤企銷售人員只要坐在辦公室中等客戶上門“找煤”的情形不復存在,凄涼的現實是:一方面煤炭銷售價格在遭受著下游企業的壓價,另一方面下游企業針對于煤炭的使用量在大幅下降,相應的煤炭的采購量亦在大幅萎縮,他們面臨著賣不出去煤的尷尬。
洪先生無奈地告訴記者,他眼看著煤價一直跌,拿著還未完成的銷售任務,近乎迷茫地找著A電廠、B鋼廠問是否需要煤。
發展到今天,中國煤炭“十一五”產能正在集中釋放,這讓一些市場人士意識到,煤炭的“黃金十年”是否已經終結?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緬天然氣管道攀枝花支線項目全力推進 下一篇:武港礦石中轉碼頭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