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鋼沈文榮談創新思維謀轉型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前(4月2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會長、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就鋼鐵行業面臨的市場形勢、企業如何創新思維加快轉…
日前(4月22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中小冶金企業商會會長、江蘇沙鋼集團董事局主席沈文榮在接受中國冶金報記者采訪時,就鋼鐵行業面臨的市場形勢、企業如何創新思維加快轉型發展等熱點問題發表了見解。
記者:您對目前鋼鐵行業面臨的復雜多變形勢作何評價?
沈文榮:近年來由于國內外宏觀經濟形勢發生重大變化,鋼鐵行業面臨的經營環境不容樂觀,全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是不爭的事實,鋼鐵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和挑戰,估計3到5年內不會有明顯的改觀。
今年一季度,全國鋼鐵行業形勢呈現“三高一低一震”的新特點,“三高”就是產能高,日產鋼量達213萬噸,鋼廠庫存高,鋼材社會庫存高,均超歷史同期最高點;“一低”就是港口進口礦粉庫存低;“一震”就是鋼材價格低位震蕩。但盡管面臨虧損這樣的態勢,許多企業卻仍然開足馬力生產,似乎出現了“虧損疲勞癥”,對虧損還在“談笑風生”,表現出困惑和無奈的心態。
我認為,今年鋼材市場勢頭“前高后低”,全年將在震蕩中運行,5、6月份鋼材價格存在微調空間,但希望達到年初每噸4000元高位不大可能。在新的經濟形勢下,GDP增長率在7—8%左右,目前全國鋼鐵產能已經超過10億噸,而社會需求量大概在7至8億噸左右,中國工業化和城鎮化尚未全面完成,應該說鋼材社會需求還有,但今年不會明顯增長。對中國鋼鐵行業的發展應該辯證分析,去年中國消耗鋼材7億多噸,占世界鋼鐵總量45%,說明還是有市場需求,能說全行業都不好嗎?企業為什么會虧損,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也是錯綜復雜的,能不能做到少虧損一點是企業自己的事,不能怨天尤人。
記者:您認為鋼鐵行業在應對市場挑戰中加強調控,減少產能,促進企業降低虧損需要哪些外部條件或者說政策導向?
沈文榮:當務之急是調控產能,減少社會庫存,維持保本微利的鋼材價格。淘汰落后,壓降產能這個問題已經講了好多年了,始終解決不了。鋼鐵不同于其他行業,爐子開工后不是隨便可以停的,目前出現開工生產虧損,停爐也虧損的情況,我認為,只有當停產虧損的嚴重程度小于開工生產時才會減產。大家都不減產怎么消化庫存呢?要解決限產壓庫問題,企業要做好自己的功課,要算好“開”“停”之間的效益賬。當然,政府部門出臺政策對于鋼鐵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更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例如,困擾鋼鐵企業生產成本的進口鐵礦定價權問題,60—70%的礦粉進口到中國,價格卻受制于人,為解決長期壟斷,是否迅速推出礦粉期貨運作政策機制?因為礦粉既是資源又具有金融屬性,就如同煤炭、板材、螺紋鋼一樣,可作為期貨來套期保值,市場變化時對沖價格波動風險,通過礦粉期貨交易運作,逐步摸索總結經驗,不斷完善市場運作規則,將其作為中國礦粉定價指數依據之一,增加中國在鐵礦石上的話語權,從源頭上降低鋼鐵企業的生產成本,促進鋼鐵企業效益合理增長。
再如,淘汰落后,收購重組問題,喊了10來年,越“淘汰”產能變得越大,集中度越來越低。目前鋼材市場低迷應該說是最好整合期,但靠行政命令要求10%的鋼鐵企業關門顯然難以實現,主要原因是缺乏退出機制和配套政策。
按照歐洲鋼鐵企業的做法,德國等都有明確政策,有退出的配額制度,有企業轉行置換以及職工轉業安置的一系列優惠政策。而中國鋼鐵企業去收購重組,接著根據市場需要來淘汰落后產能等,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還面臨增加虧損的風險,建議政府應該在財政補貼等政策方面研究出臺切實可行的配套政策。
此外,對于鋼鐵企業“準入條件”中是否設置“規模以上”等門檻值得深入探討,避免產生誤導,鼓勵大家進一步去擴大產能。因為目前國內的鋼鐵企業無論大小,都有“準生證”的,當初都經過工商、稅務等登記有營業執照的合法企業,說不讓它生產甚至于關閉似乎難以實施。當然,對于盲目新建和重復建設的鋼鐵項目有關部門必須嚴格把關堅決制止。
記者:面對鋼鐵行業進入微利時代,沙鋼將采取哪些新的發展思路?
沈文榮:近年來鋼鐵行業面臨的困難和壓力是前所未有的,生產規模上升的空間沒有了,企業發展的思維方法必須隨之徹底調整。從三年前開始,沙鋼在制定新一輪五年規劃時,就明確提出企業發展思路要實行“三個轉變”,一是從社會需求前30年的“短缺經濟”向適應“過剩經濟”轉變,二是要從過去相對“粗放型”向“精細型”轉變,三是從單純的鋼鐵主業向以鋼鐵為基礎關聯度大的其他行業轉變。這就是說,在新的市場形勢下要想謀求新的發展,就得對過去規模發展的路子持自我“否定”的態度。但必須清醒意識到鋼鐵就是本行業的平臺,也是鋼鐵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舞臺,假如放棄鋼鐵主業,就是舍本求末,不能東張西望。我們沙鋼的總體思路是“圍繞鋼鐵,做精做強”,延伸產業鏈,建設配套企業,實現多元化經營,加快轉型升級,才能夠面對未來。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沙鋼轉變發展思路將實施的具體路徑。
沈文榮:首先要確立企業發展戰略目標,堅定不移做強做精鋼鐵主業,形成新的核心競爭力。這就要求我們要以世界優秀鋼鐵企業作為學習標桿,繼續開展“外學浦項,內學寶鋼”,從優秀企業身上看到自己的差距,要學習浦項等企業科學管理和科技創新的成功經驗,包括為鋼鐵主業服務的配套企業如何穩定運行、存量資產如何通過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充分利用和保值增值、人均產鋼量等指標如何創造世界第一等好的做法,使得沙鋼的管理水平和指標水平進一步提升,不斷提高效率和效益,增強企業應對市場變化的內生動力。
第二,圍繞鋼鐵主業,充分發揮沙鋼企業品牌、區位物流以及周邊造船、機械等工業發達等獨特優勢,建設好鋼鐵大物流。目前沙鋼實施的“玖隆鋼鐵物流園”是企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平臺,將著力打造一個集現貨和期貨交易、剪切加工、運輸配送、進出口保稅、電子商務及金融擔保質押為一體國際一流的鋼鐵物流園。
“玖隆鋼鐵物流園”一期工程投入100多億元,目前累計入駐企業900多家,2012年實現營業收入425億元,今年目標要達到500—600億元。以后還要實施二期工程,規劃目標是經過5—10的發展,使得鋼鐵物流的年營業收入達到2000億元,成為沙鋼非鋼產業的重要經濟增長極。
第三,進一步拓展資金回報率超過鋼鐵業的非鋼產業領域,探索資本經營,沙鋼規劃100多億投資規模,用于銀行、有關證券公司、鋼材等期貨市場以及其它公司等進行資金運作,力爭三年后沙鋼非鋼產業的收益率到達30%以上,6年后到達50%左右,為加快企業轉型升級打造注入新動力,為中國鋼鐵工業持續發展多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