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謀轉型 煤炭需求難復蘇
來源:證券時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從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12個月里,滬深300指數下跌6.81%,煤炭行業指數下跌32.51%,相對于滬深300指數跌幅超出±5%區間之外,弱勢明顯。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3月…
從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的12個月里,滬深300指數下跌6.81%,煤炭行業指數下跌32.51%,相對于滬深300指數跌幅超出±5%區間之外,弱勢明顯。
中國海關總署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3月我國進口煤炭4328萬噸,同比增加約30%。由于進口煤炭的沖擊,中國煤炭業在去年遭遇了近幾年最為寒冷的冬季,煤企們叫苦不迭。據秦皇島煤炭網統計數據顯示,環渤海動力煤價從2011年11月初時的853元/噸狂跌至2013年1月的633元/噸,2013年第一季度繼續一路陰跌到4月底的613元/噸,降幅達28.14%。即便如此,進口煤仍有微弱價格優勢,對國產煤的沖擊力度仍在。
一季度中國煤炭產量8.3億噸,同比下降0.95%,雖然突發的安全事故、區域性限產政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期間內煤炭產出規模的擴張,但國外煤炭價格跌幅相對較大,其價格優勢進一步鞏固,進口煤炭繼續沖擊國內煤炭市場,進口煤炭對國產煤炭的替代更趨顯著。國內煤炭企業銷售狀況依舊不佳,恰逢電煤合同并軌初次實行,煤電雙方價格博弈激烈,煤炭企業議價能力相對偏弱,煤炭價格持續下行,企業盈利狀況也顯著下滑。
一季度國內宏觀經濟繼續走弱,二季度將是煤炭需求淡季。我們預計,火電、鋼鐵行業的煤炭需求難有明顯改善,煤炭價格仍將延續低位,煤炭企業運營困難狀況也將持續。
2013年是中國新一屆政府執政的第一年。與市場觀點不同的是,我們認為新一屆政府將不再為了短期的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而過度透支,而是考慮未來5至10年的長期穩定需求,并希望將GDP軟著陸,降低到一個可接受、可長期穩定發展的程度。
我們預計煤炭行業的黃金期已經過去,鋼鐵、有色、水泥等煤炭下游的高耗能行業通過粗放式經營發展的路徑已經難以持續。在調結構的過程中,景氣程度和盈利能力將有波動,水電、風電、光伏電站等清潔能源將逐漸對煤電的市場份額進行擠占。從美國頁巖氣發展對動力煤發電的需求擠出、以及澳大利亞、南非等煤炭資源豐富國家對煤炭開發的高投入將產生更大的供應能力來看,全球煤炭供應已經過剩。
國內煤價在正常情況下已經難以上漲,煤炭企業業績將從優秀變成讓投資者擔憂,現有煤炭企業的主業將成微利狀況,企業的在建礦井、資產注入和重組已經不能產生以往的高收益,反而可能成為負擔。未來中國煤炭企業比拼的將是煤炭的開采成本,具有低成本優勢的大型企業仍有擴張潛力。因此在煤炭價格走強之前,我們維持煤炭行業“中性”的行業投資評級。
延伸閱讀
- 上一篇:煤炭貿易商稱年檢已推遲 下一篇:中緬油氣管道施工順利 年內或投入試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