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晉能定位煤電合營能源集團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山西省終于在近日將山西煤炭運銷集團(下稱“山西煤銷”)和山西國際電力公司(下稱“山西國際”)整合重組為晉能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晉能公司”)。但兩家集團的合作…
經過一年多的醞釀,山西省終于在近日將山西煤炭運銷集團(下稱“山西煤銷”)和山西國際電力公司(下稱“山西國際”)整合重組為晉能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晉能公司”)。但兩家集團的合作事實上已經早早開始。
“我們兩家現在合作在大同建設十幾個煤礦。”5月30日,山西煤銷人士對本報記者說,“由我們控股,山西國際參股。”
這是山西省轉型發展的重要一步,整合了山西在煤炭、物流、天然氣和新能源等產業的優勢國有資產。而新成立的晉能有限公司更是有著龐大的商業規劃,一個新的地方能源巨頭正在浮出水面。
政府推動巨頭整合
雖然已經在5月25日舉行了掛牌儀式,但晉能公司的牌子至今仍未掛在山西煤銷和山西國際辦公樓的門口。
“現在還沒有決定新公司要設在哪邊,所以牌子也沒掛出來。這需要由省里安排。”上述山西煤銷公司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但是整合的工作已經啟動。”
他表示,目前晉能公司正在進行集團層面的整合,但涉及到市、縣的整合還在逐步梳理當中,需要一個過程。
從兩家公司的業務板塊上來看,這次整合的難度已經注定。
山西煤銷現有職工超過10萬,資產1360億元,業務覆蓋煤炭生產、煤炭貿易物流、煤化工、裝備制造、新能源、文化旅游、金融和貴金屬等產業,其綜合實力在山西排名第一,也是山西省首個入選“財富”世界500強的企業。
與山西煤銷相比,山西國際規模要小得多,員工接近1萬人,資產280億元,除了煤電和新能源發電之外,還擁有占山西面積15%的配電業務,而在天然氣業務方面則占據了山西燃氣輸送的部分主線路。
這次整合由山西省政府主導,被視為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大事項,山西省委副書記、省長李小鵬希望能通過兩大集團的整合“努力建設一個強大的綜合能源集團”。
“目前為止,省定的綜合能源集團就是重組以后的晉能集團。”李小鵬在不久前的會議上說。
雖然被定義為山西省“綜合性能源集團”,但面對山西各大煤炭集團都在日漸綜合化的形勢下,晉能公司未來在山西省能源業界的地位仍存在不確定性。“一切都要看晉能公司能發展到什么程度。”上述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晉能公司完成整合后,總資產將達到1640億元,規劃項目投資規模超過1330億元。2012年,山西煤銷與山西國際分別完成投資額為128.9億元和60.8億元,而重組成立的晉能公司則需要在未來每年完成更大規模的投資。
晉能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到“十二五”末,晉能公司將實現煤炭產量超1億噸、煤炭貿易量超3億噸、發電裝機容量超1000萬千瓦、焦炭產量超1000萬噸、新能源發電裝機超200萬千瓦,營業收入超2500億元、利稅超200億元、利潤超100億元。
煤電合營
山西煤銷與山西國際各自的優勢分別在于煤與電,這是雙方合作的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方面。
山西煤銷在山西省煤炭資源整合之際,壯大其煤炭生產板塊,整合后保留礦井165座,占全省礦井總數的15.6%,地質保有儲量110億噸。“今年計劃的產量是6000萬噸。”山西煤銷人士對本報記者稱,“從現在的生產情況來看,可能會超過7000萬噸。”
但與山西其它進軍發電行業的煤炭企業不同,山西煤銷還擁有物流方面的優勢。目前,山西煤銷的網絡則覆蓋了全省,管理144個鐵路煤炭集運站,年發運能力1.2億噸;56個公路出省煤焦管理站、282個煤焦銷售營業站、69個煤炭銷售服務大廳。
“我們還正在建設十幾個洗煤廠、儲配煤中心,也在投資高速公路,再用信息化平臺,把現在分散的物流系統整合起來,減少煤炭的物流成本。”該人士對本報記者說。
然而,發電領域則是山西煤銷的軟肋。在山西省大型煤炭集團紛紛涉足發電業務的當下,山西煤銷并沒能培養起相關的能力。“煤炭企業進入發電行業,只能靠并購重組。”山西煤銷人士說,“火電項目審批流程太長,沒有項目儲備和專業人才,煤炭企業想進入發電行業是不可能。”
反觀山西國際則已在電力行業積蓄了一定的資源。從1989年成立至今,山西國際運行及在建的控股裝機容量4120萬兆瓦,權益裝機容量4630兆瓦,另有11200萬兆瓦的項目正在推進當中。而且,山西國際還負責山西省12個縣級電網的建設運營,是國內少有同時占有發電和配電兩端市場的企業。
以今年山西煤銷年產6000萬噸的產量計算,山西國際的裝機容量能消耗其中的1500萬噸左右。不過,晉能公司董事長劉建中對這樣的裝機規模并不滿足。
在2012年兼任山西國際董事長之后不久,劉建中就曾表示山西國際的裝機規模和項目儲備都不能滿足未來的發展需要,并在此后擴大投資規模,加大建設和整合發電資產的力度。
晉能公司規劃未來再投資230億元,建設包括40座煤礦和9座燃煤熱電廠的聯產項目,年產煤炭產能3150萬噸,發電能力5300萬兆瓦。
而在配電領域,劉建中則稱將“密切關注國家輸配分開政策,爭取成為試點單位。”
氣化山西主力
除煤、電之外,晉能公司的另一個投資重點在于燃氣板塊,其規劃投資額甚至超過了電力板塊,達到267億元。
在與山西國際重組之前,山西煤銷已經開始了對燃氣領域的投資。
事實上,在此之前山西省已有一家從事燃氣業務的省屬企業——山西國新能源發展集團(下稱“山西國新”)。公開資料顯示,該集團已建成長輸管線總長3004公里、年管輸能力超過200億立方米,擁有全省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獨家經營權及200億立方米混合燃氣資源主導運營權。
山西煤銷人士稱,2009年,山西煤銷與山西國新合資成立了山西壓縮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雙方各持股50%,以運煤通道CNG(壓縮天然氣)加氣站、天然氣長輸管線以及城網建設為核心項目。由此進入了燃氣領域。
山西國際在燃氣領域的規模目前尚不及山西國新。截至2012年底,山西國際建成長輸管線總長度剛剛突破1000公里。但其燃氣產業擁有貫穿河東煤田全部煤層氣區塊、途經40余個縣區,總長度1500余公里的省級煤層氣主管網。
“山西國際把主干管道的資源占住了,山西煤銷就可以把原來分布在山西的管理站向燃氣業務轉型。”上述山西煤銷人士對本報記者說,“主要是建設加氣站,把運煤通道變成清潔通道,現有的人和設施都能利用起來。”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工程機械行業與鋼鐵休戚相關的命運 下一篇:機械設備等產業正重拾景氣整裝待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