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技術研究院經濟配礦降成本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首鋼技術研究院不斷加大燒結配礦研究力度,加大了高性價比非主流礦的使用比例,取得顯著成效。兩種礦粉使用比例突破了15%,使用總量超過80萬噸,經濟效益達到4000萬元以上!
今年以來,首鋼技術研究院不斷加大燒結配礦研究力度,加大了高性價比非主流礦的使用比例,取得顯著成效。兩種礦粉使用比例突破了15%,使用總量超過80萬噸,經濟效益達到4000萬元以上。
長期以來,我國各鋼鐵企業進口礦以澳洲和巴西礦為主,兩國的三大礦業巨頭占進口量的近70%。為了進一步拓展資源渠道、降低燒結原料成本,首鋼進口礦粉實現了從以主流礦——澳洲和巴西礦進口為主,向兼顧秘魯、南非、毛里塔尼亞等非主流礦產國進口的轉變。從單品種礦粉的性價比來看,不少非主流礦粉的性價比較主流礦高,如南非粉和毛里塔尼亞粉等。
在貫徹總公司“兩會”精神工作中,技術研究院科研人員堅持依靠科技進步降成本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把通過燒結配礦多元化實現降低煉鐵成本作為重要目標之一,不斷加大開發力度。科研人員首先對總公司煉鐵生產作用礦粉資源情況進行了全面調研,通過分析對比,把不同礦種進行歸類,選擇性價比最高礦種作為研究的突破口,力求研究成果高效化。在2012年工業試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工作需要成功開發出燒結優化配礦軟件,利用這一成果對秘魯原礦進行了理論計算,得出燒結直接配加秘魯原礦,按一定數值配比,噸燒結配礦成本可降低11元以上,效益巨大的結論。為迅速將此結論應用于實際,科研人員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研究。通過對秘魯原礦基礎特性測試、不同粒度原礦和優化配比的燒結杯試驗,得出綜合對燒結技術指標、脫硫、燒結礦品位的影響,秘魯原礦在燒結可配至5%以上,并于2月初在京唐燒結進行工業試驗,配比逐步升高,最終結合生產表現,穩定在一定比例以上,為京唐公司不斷降低煉鐵成本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今年一季度全公司非主流礦使用總量達到50萬噸以上,相當于2012年全年的一半。與此同時,科研人員還加大了對印尼、伊朗、馬來西亞等非主流礦的研究,并取得積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