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增收乏力 山西或迎優化產業結構良機
來源:山西日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4月,山西省煤炭繼續量價齊跌,卻使電力、焦化、鋼鐵、機械等下游行業成本降低,讓其稅收逆市實現兩位數增長。 6月1日,從山西省國稅局了解到:4月,全省煤炭生產入庫增值稅30.8億元,…
4月,山西省煤炭繼續量價齊跌,卻使電力、焦化、鋼鐵、機械等下游行業成本降低,讓其稅收逆市實現兩位數增長。
6月1日,從山西省國稅局了解到:4月,全省煤炭生產入庫增值稅30.8億元,同比下降38.1%,減收18.99億元,環比下降38.3%,煤炭量價齊跌。但與此同時,煤炭行業的不景氣卻為下游行業降低了生產成本,電力、焦化、鋼鐵、機械行業增值稅實現兩位數的增長,可謂憂中帶喜。
山西省國稅局收入規劃核算處處長杜飛彪認為,今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經濟下行壓力的大環境影響,全省煤炭產量低速增長,需求低迷不振,加之進口煤量攀升,庫存維持高位,價格屢創新低,煤炭市場延續低位運行態勢。以煤炭行業為主體的山西經濟稅源一定程度上造成全省國稅收入的高風險,但這或許是山西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個陣痛過程,亦或是山西省優化產業結構的良機。
統計顯示,山西省煤炭銷量3月完成5678萬噸,同比下降17%,減少1160萬噸;全省噸煤綜合平均售價505.5元,環比下降5.1%,減少27.2元。3月末,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618元/噸,同比回落157元/噸;主焦煤價格回落至1310元/噸,同比下降300元/噸。與煤炭生產行業關系緊密的煤炭運銷行業,4月入庫增值稅2.4億元,同比下降55.6%,減收3.0億元,對稅收的貢獻率大大降低。
山西省統計部門 《一季度山西省工業企業景氣調查報告》顯示,一季度山西工業增速穩中趨緩,利潤跌勢加劇,企業景氣指數與企業家信心指數處于微景氣區間。其中,煤、焦、冶三大傳統行業處于不景氣區間。然而進入4月,一些“愁家”也漸漸露出了喜色。雖然入庫增值稅總規模僅有11億元,但得益于煤炭價格深幅下探,電力、焦化、鋼鐵、機械行業生產成本下降,四個行業入庫增值稅分別增長26.9%、17.1%、10.2%、19.5%。
讓人惋惜的是,由于煤炭行業增值稅占增值稅收入總額的比重接近六成,煤炭行業增值稅缺口難以被其他超收行業彌補,致使全省增值稅大幅減收。4月份全省增值稅完成60.2億元,同比下降23.8%,減收18.8億元。受市場影響,煤炭生產和運銷行業增值稅合計減收近22億元,超出全省增值稅減收總額3.2億元。
點評
煤炭經濟的低迷,為調整產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打開了時間窗口,為行業轉型、產業鏈的延伸、高附加值產品的拓展創造了條件,為其他行業低成本擴張、發展壯大創造了良機。“一煤獨大”的格局終將改變,而且變得越早越好,當前無疑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山西省如能抓住這個機遇,優化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對優化稅源結構將是一個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