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政:煤市低迷考驗企業管理水平
來源:中國能源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自去年以來,全國煤炭經濟運行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煤炭需求放緩,進口煤大幅增加,庫存居高不下,價格大幅下降,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煤礦建設投資回落,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甚至有個別企業…
自去年以來,全國煤炭經濟運行形勢發生了較大變化,煤炭需求放緩,進口煤大幅增加,庫存居高不下,價格大幅下降,企業經濟效益下滑,煤礦建設投資回落,部分企業出現虧損,甚至有個別企業出現了貸款發工資等情況。總的判斷,煤炭在供求平衡的基礎上,由于產能建設超前,結構性過剩突出。到目前為止,整個市場低迷的情況沒有根本性地好轉,按照有關研究 機構的判斷,今年年底以前,不會有質的變化。主要表現為“兩個負增長、兩個高位、兩個下降、兩個增加”的特點。
兩個負增長:一是全國煤炭產量同比下降。今年前4個月,全國煤炭產量11.5億噸,同比減少2300萬噸,下降2%。二是煤炭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下降。今年前4個月煤炭投資同比下降6.6%。
兩個高位:一是全社會煤炭庫存居高不下。目前,全社會煤炭庫存2.92億噸,比社會正常庫存多1.5億噸左右,去庫存難度大。二是進口煤量保持高位增長。前4個月,全國累計進口煤炭1.1億噸,同比增長25.6%,對國內市場影響越來越突出。
兩個下降:一是煤炭企業經濟效益大幅下降。一季度,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下降2.6%,利潤同比下降40.3%。部分大型企業集團出現虧損,個別企業出現了貸款發工資和推遲發工資的現象。二是煤炭價格低位下滑。自去年6月份,秦皇島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降至620元/噸以來,價格總體呈小幅波動下滑趨勢,近期基本穩定在605—615元/噸。
兩個增加:一是煤炭企業貨款拖欠增加了。一季度,協會統計直報的80家大型煤炭企業應收賬款總額1882億元,同比增長30.4%。二是近期煤礦事故增加。今年以來,吉林、貴州、四川等地連續發生幾起重大煤礦事故。
面對當前形勢,煤炭行業要從打造中國煤炭工業升級版,提升煤炭工業發展科學化水平的戰略高度,認清形勢,進一步明確目標和任務,既要關注當前,又要關注中長期發展。當前煤炭產量確實多,大數多了5、6千萬噸,但從長遠發展來講,肯定不夠。煤炭作為一次能源消費主體,50年內不會發生大的變化。富煤缺油少氣的資源賦存狀況,決定了中國不用煤是不行的,但是怎么用煤、用好煤,確實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煤礦產能過剩不能危言聳聽,目前實際超出的產能也就2、3億噸。并且,“十一五”期間和“十二五”前兩年的1.24萬億元煤礦基本建設投資,所形成的產能包括報廢了的、已經建成的和快速釋放產能的在建煤礦。
要高度關注煤炭經濟下行對煤礦安全的影響問題。從煤礦安全生產事故發生的規律分析,煤炭市場發生較大變化、煤炭經濟大起大落時期,往往也是煤礦事故多發時期。如,1997年,全國煤礦發生重特大事故95起,死亡1390人;1998年,煤礦發生重特大事故79起,死亡1541人;2008年,發生重特大事故38起,死亡707人;2009年,發生重特大事故20起,死亡509人。去年下半年以來,煤炭市場由基本平衡快速向供需寬松和結構性過剩發展,企業經營壓力加大,給煤礦安全生產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作為一個老煤炭人,我提醒煤企領導一定要抓好安全生產,將自己的帽子與之緊緊掛鉤。這是對組織負責,是黨性要求,更是源自階級弟兄的情感的要求。
要高度關注煤炭企業資金管理問題。今年以來,煤炭企業貨款拖欠問題愈演愈烈,企業承兌匯票比例大幅增加,有的企業達到70%以上。在當前形勢下,煤炭企業一定要加強資金管理,特別是在統籌布局的基礎上,做到重點安排、有保有壓。
我認為必須保兩點:保工資、保安全投入。安全第一和職工工資發放并不矛盾,發了工資,才有安全。特別是由于“黃金十年”,有的企業在鋪攤子、上項目期間比較積極,目前遺留的工程較多。對于這些遺留工程的安排處理一定要有保有控,加大貨款回收力度,強化企業內部管理,節支降耗,保障企業資金正常周轉,維護企業穩定的生產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