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金融時報》:“大鋼鐵”成中國大問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即便按中國的標準,武鋼也龐大無比。我們沿著4車道公路行駛在工廠旁,這座最受毛澤東青睞的鋼廠規模驚人:占地22平方公里、有8座煉鋼高爐、成片的冷熱軋鋼廠和位于長江邊的港口,還有30萬…
即便按中國的標準,武鋼也龐大無比。我們沿著4車道公路行駛在工廠旁,這座最受毛澤東青睞的鋼廠規模驚人:占地22平方公里、有8座煉鋼高爐、成片的冷熱軋鋼廠和位于長江邊的港口,還有30萬人口的生活區。
以產量衡量,它處于最佳狀態,是中國五大鋼鐵制造商中增長最快的。隨著中國的鋼鐵巨獸們令美歐競爭者相形見絀,過去5年內武鋼產量幾乎翻番,成為世界第六大鋼鐵集團。
然而,武鋼也是個大問題。作為一家贏利企業,它在處境窘迫且效率低下的(鋼鐵)產業中占有重要一席,而中國似乎無力約束這個產業。盡管北京下令合理調整并降低產能,但就在該國經濟增速放緩之際,“大鋼鐵”卻持續膨脹,正制造出至少20%的多余鋼鐵。價格在下滑且“這個產業正面臨嚴冬”,某高管如是說。
中國的支配地位——去年中美鋼產量分別為7.2億噸和1.2億噸,或許會令“大躍進”期間的毛高興。但該產業如今已成為2008年龐大經濟刺激計劃以來,中國受困于工業產能過剩的一種標志。
為擺脫困境,北京希望其幾大鋼企變為全球企業。武鋼的“全球市場擴張”就是一種慎重而模糊的策略。不過,美國并無明確理由允許中國國企接管美國的鋼鐵企業,此舉亦不能化解中國自己的難題。
中國須解決國有產業膨脹,否則經濟將遭殃。武鋼目前股價僅是4年前的1/4。里昂證券分析師安迪·羅斯曼說:“中國應讓許多國企退市,因為它們很糟糕。”但問題遠比在股市表現不佳更嚴峻。
目前所有新增就業崗位都來自私營和民營領域,國企則舉步維艱且不受待見。但國企對地方經濟至關重要——北京的約束因此常被置若罔聞,他們對大規模削減國企毫無興趣。
武鋼因太大而不能倒閉——國企從國有銀行獲得低息貸款的原因。“大鋼鐵”享受著減稅和其他形式的官方支持,在它走向全球之前,中國必須解決自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