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價跌跌不休 鋼企泥濘中掙扎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一首《行路難》很切實的表現出目前鋼市是步步艱辛。自今年春節以來,鋼鐵價格跌跌不休,但鋼企粗鋼日產量卻節節攀升,下游需求的不振,導致鋼鐵庫存居高不下…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一首《行路難》很切實的表現出目前鋼市是步步艱辛。自今年春節以來,鋼鐵價格跌跌不休,但鋼企粗鋼日產量卻節節攀升,下游需求的不振,導致鋼鐵庫存居高不下,鋼價陰跌不止,在資金趨緊,高成本,高產能,低需求的環境下鋼鐵行業普遍虧損,鋼鐵業盈利空間消失,鋼鐵行業路在何方?
就成本來說,目前我國鐵礦石對外依存度超過70%,消耗全球60%的鐵礦石,但我國在海外擁有的全礦不到10%,所以我國鐵礦石一直維持高位。2013年我國鐵礦石成品礦需求量為11.1億噸,進口鐵礦石為7.7億噸左右。目前我國鋼材基本與1994年價格持平。而鐵礦石價格卻是1994年的將近8倍,同時煤炭、人力、運輸等成本費用都在上漲,成本的高位使得鋼鐵行業利潤空間收窄。
資金這一塊,鋼企資金面可謂捉襟見肘,鋼企融資困難重重,最近一段時間,銀行資金面趨緊,對鋼鐵行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一些大型鋼廠的資金壓力還不大,但銀行對其貸款的控制是越來越嚴了,在資金面緊張的情況下,鋼貿商的貸款壓力也是會加大,鋼廠的融資時間和融資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據悉,上市公司融資在增發、可轉換公司債券、可交換債券方面均要求最近三個會計年度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而在鋼鐵行業普遍虧損背景下,夠不上“門檻”的不在少數。鋼企上市公司絕大部分是國企,在半數鋼鐵上市公司股價破凈的背景下,鋼企在資本市場的融資空間也進一步收窄。
雖然一些大型鋼企不用發愁融資問題,但越來越高的資產負債率卻不得不引起重視。近期中鋼協的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鋼廠的總資產負債率接近70%,已進入高風險區域。
而鋼鐵企業面對零利潤,可想到的就是減少生產,減少虧損,而馬上減產甚至停產也是不切實際的,另對一些小型鋼廠來說,停產之后員工工資、銀行利息方面的凈流出,堅持生產可能比停產虧得要少些,這是一些小鋼廠不愿意減產的原因。
另鋼鐵行業對地方經濟拉動很大,雖然鋼鐵行業利潤在下降,然在國稅和地稅納稅總額上幾乎沒有下降,這也從側面說明地方政府還在促進其產能擴大,一些地方政府給予虧損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連年財政補貼,要GDP和稅收。
當前國有鋼鐵企業普遍存在這樣一種怪病,產能能增不能減,哪怕鋼鐵企業快撐不下去了,也仍在咬牙堅持虧本生產,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86家會員企業基本上沒有利潤。這86家企業絕大多數是國有大型鋼鐵企業,鋼鐵產量占全國產量的80%。其實有的國有鋼鐵企業實際已經資不抵債,再堅持虧本生產,可能將會形成越來越大的黑洞。
目前市場鋼鐵市場產能過剩的矛盾仍舊突出,一方面是需求不振,雖然5月份鋼鐵行業PMI連續2個月均有回升,但絕對值仍為同期歷史最低,且仍處在榮枯線下,只有46.8%。另一方面,鋼鐵產量不斷高漲。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6月上旬重點企業粗鋼日產量173.18萬噸,增量2.2萬噸,旬環比增長1.3%;全國預估粗鋼日產量215.63萬噸,增量0.19萬噸,旬環比增長0.1.%,連續兩旬的減量后又再度反彈。
需求的增長趕不上產量的擴大,鋼材的供大于求導致價格長期在低位徘徊,鋼價有跌破去年谷值的趨勢,鋼廠生存艱難,盈利水平糟糕。
在供大于求的市場,鋼鐵行業轉型迫在眉睫。目前整個鋼鐵行業產能過剩,要堅決大力推進兼并重組,連年虧損的鋼鐵企業,不具備競爭的生產線的,該關閉的應該果斷關閉,一些該消減產量的也要果斷消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