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材價格將在七月份形成底部!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1日,根據統計結果分析顯示,6月份鋼鐵流通業PMI為46.7%,環比下降0.9個百分點,仍處于收縮區間。下游訂單指數同樣有所下降,為46.5%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但相比上月來說,降速有所減緩。…
7月1日,根據統計結果分析顯示,6月份鋼鐵流通業PMI為46.7%,環比下降0.9個百分點,仍處于收縮區間。下游訂單指數同樣有所下降,為46.5%環比下降0.6個百分點,但相比上月來說,降速有所減緩。更能反應市場采購需求的采購意愿指數有小幅上升,為47.6%,環比上升0.2個百分點。
社會庫存方面,在連續數月的下降之后,6月份鋼材社會庫存略有增加,庫存指數為45.8%,比5月回升了0.5個百分點。研究員表示,盡管6月份庫存增加的企業數略有下降,但庫存持平的企業數量有了明顯增加,所以總體庫存指數略有增加,這可能是由于市場需求不佳,出貨不好,但還有部分原因是因為一些商家開始抄底,認為鋼材市場已經基本觸底。
對此,研究員認為,盡管目前鋼鐵流通市場仍處于不景氣區間,但鋼貿流通企業對后市的信心確實有所恢復。對比本月的PMI指數,她分析說,有53.8%的企業看平后市,這比上月上升了8.8個百分點。同時,盡管各區域的企業對后市的判斷指數均在50%以下,但相較于上月卻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回升,因此說明鋼貿企業對后市的信心開始有所恢復。
對于鋼材市場的走勢,研究員表示,目前市場的基本面沒有惡化,下游訂單也也沒有明顯變差,并且采購需求有所上升,再加上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響,7月份粗鋼日產量預計比6月份要低一點,所以市場的下降空間已經不大,但由于需求淡季的影響,預計7月份不會出現反彈,但下降空間會很小,市場在7月份基本會觸底。
上周區域鋼材價格變化如下:上海區域鋼材價格小幅走高,價格較上周五上漲20元/噸,截至6月28日報在3390元/噸;北京區域鋼材價格弱勢走低,截至6月28日報在3410元/噸,價格較上周五下跌70元/噸;廣州區域鋼材價格略有走低,截至6月28日報在3650元/噸,價格較上周五下跌30元/噸。
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國內主要市場優質品三級螺紋鋼25mm平均價位在3574元/噸,較上周五下跌11元/噸;6.5mm高線平均價位在3490元/噸,較上周五下跌23元/噸。數據顯示,時間進入6月以來,受補庫需求階段性釋放以及期鋼低位反彈影響,鋼材現貨市場整體呈現跌幅收窄、階段性反彈的特點,鋼價或已經處于筑底階段。
據數據顯示,上周滬上終端日均采購量環比下降14.23%。市場反饋,受梅雨天氣影響,上周市場整體出貨不暢;同時,經過前期的階段性集中補庫之后,需求回落也是正常現象。
上周影響國內建筑鋼材市場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是市場倒掛幅度減輕。本月板材廠家寶鋼、鞍鋼、武鋼等對7月份熱軋、冷軋等主流產品出廠價格繼續全面下調100-200元/噸,反映出隨著下游家電、汽車等行業進入消費淡季,板材企業合同組織面臨較大壓力。建筑鋼材廠家本月上旬價格普遍大幅下調,中下旬隨著鋼價企穩,對出廠價格進行調整的不多,部分鋼廠出廠價格還出現小幅上調。經過本月鋼廠價格的滯后下調之后,各區域主導鋼廠出廠價格與市場價格倒掛的幅度已經不大,后期鋼廠出廠價格繼續下調的壓力將有所減輕。
其二是原料價格小幅回落。據數據顯示,截至6月28日,唐山地區普碳方坯出廠價格為2980元/噸,較上周五下跌10元/噸;江蘇地區廢鋼價格為2310元/噸,較上周五下跌20元/噸;山西地區焦炭價格為1130元/噸,較上周五下跌30元/噸;唐山地區66%品味干基鐵礦石價格為1030元/噸,較上周五下跌10元/噸。與此同時,品位63.5%印度粉礦外盤報價為115.75美元/噸,較上周五下跌4.5美元/噸。
其三是鋼材庫存繼續回落。數據顯示,截止至6月28日,國內主要鋼材品種庫存總量為1678.23萬噸,周環比減倉幅度為1.87%,較年初降幅已達24.88%,其中螺紋鋼庫存降幅更是達到32.18%。可以認為,鋼材庫存的連續15周減倉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貿易商的庫存和資金壓力,這也是6月以來鋼價低位企穩的重要支撐。另據中鋼協數據,6月中旬末鋼協會員企業的鋼材庫存為1355.0萬噸,較上一旬上升70.3萬噸,庫存環比大幅攀升5.47%,或也說明了6月資金壓力之下鋼廠訂單的減少。
首席分析師介紹,目前有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將會影響未來行情走勢,值得關注:
其一、鋼廠產量仍處高位。中鋼協數據顯示,6月中旬鋼協會員單位粗鋼日均產量174.55萬噸,環比增長0.8%;預估全國日均產量216.43萬噸,環比增長0.4%。不過,跟5月份相比,6月份整體產量已經出現一定下滑,說明淡季來臨,鋼企確實有進行年中例行檢修行為。不過,由于需求尚未明顯惡化,同時主要原料品種跌幅較大,使得鋼企仍能維持一定的現金利潤,所以鋼廠也暫無明顯減產動力,當前產量仍維持相對高位。
其二、6月份中國制造業PMI為50.1%。最新數據顯示,6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1%,較上月回落0.7個百分點。從12個分項指數來看,同上月相比,各主要指數均有不同程度回落,表明未來經濟有一定下行壓力。不過, PMI絕對值仍然在50%臨界點以上;同時,5月份投資、消費增長大體平穩,庫存水平也處于歷史低位,而6月資金危機之后,7、8月資金狀況或將有所緩解,經濟進一步惡化的空間或已有限。
其三、穩增長將逐漸發力。針對當前經濟狀況,國家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正在發力,其中6月2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今后5年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000萬戶,其中2013年改造304萬戶。同期,《國務院關于城鎮化建設工作情況的報告》中提出了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等四大戰略重點,其中大力發展城市群、完善城鎮基礎設施、推進城鄉建設一體化等對投資將形成推動作用。而6月2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13年促進中部地區崛起工作要點》,提出繼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增強發展的支撐力,并具體提到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和重大能源工程。后期穩增長政策的發力,或將對國內需求形成一定拉動作用。
雖然總體來看,中國鋼材市場調整尚未結束,短時期內繼續弱勢運行,反復筑底,但同時亦有跡象表明,鋼材市場環境正在或者即將發生重大變化,以往鋼材價格的壓制因素將逐步轉化為推漲因素。如果這些因素疊加并且集中體現,鋼材行情出乎意料地強勁回升也并非沒有可能。 對此,要予以高度關注與相應防范。
一、全球經濟增長格局顯著變化
應該說,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格局正在發生變化。主要表現為:與前段時期經濟“雙速復蘇”(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復蘇速度明顯高出發達國家)不同,現階段美、日等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加快,而中國、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增速放緩。為此,花旗銀行最新報告上調了發達國家經濟增速。其中預計2013年美國經濟增長1.9%,2014年將達到2.4%;日本經濟今明兩年的增長率也被分別上調至2.2%和1.9%;只有歐洲情況較差,但也遠離了歐元區解體的最糟糕局面,預計2014年將擺脫衰退,實現零增長。與此同時,卻將2013年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下調為4.8%,低于去年底時預計的5.3%,更低于2011年年中時預測的6.3%。實際情況也是如此,在美國經濟復蘇提速,股市不斷創出新高的同時,中國經濟減速不止,連續9個季度萎縮。此外,新興經濟體國家中,2013年印度經濟增長將低于6%,巴西經濟增速也出現萎縮,有觀點認為未來幾年巴西的經濟增速甚至不如美國。
世界經濟格局的這種變化,對于鋼鐵需求而言,其實是利多因素,這是因為,鋼鐵作為一種中間產品,其市場需求狀況如何?歸根結底取決于全球終端商品消費,主要是住房、汽車、電器等耐用品消費。而發達國家上述終端商品的需求遠高于新興經濟體國家,即使所有新興經濟體國家全部需求量加到一起,也不如美國一個國家的終端商品需求。2008年金融危機后,鋼鐵等中間產品需求之所以疲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美國、歐元區等發達國家被沉重債務包袱拖累,各級政府及城鄉居民被迫削減開支,致使住房、汽車、電器等終端商品需求萎靡不振。所以說,隨著發達國家經濟復蘇,收入增加,這個最強大引擎啟動,特別是美國住房、汽車、電器等終端商品市場量價齊升,勢必推動全球鋼鐵需求重歸旺盛,即便新興經濟體國家減速也不會扭轉這個趨勢。
二、國內經濟減速逼近容忍底線
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GDP增速僅7.7%,弱于預期,連續9個季度處于回落之中。如果剔除外貿出口“熱錢”水分,實際經濟增速可能已經逼近7%,預計二季度經濟增速還會進一步放緩。5、6月份匯豐銀行中國采購經理人指數(PMI)均處于50榮枯線下方,并且屢創新低;5月中國外貿出口增速急劇回落至1%,距離負增長僅一步之遙;今年前5個月火力發電增幅僅為2.1%,貨運量也不景氣,都顯示了這一繼續減速趨勢。
中國經濟增速持續滑落,引發企業虧損增加、財政收入萎縮、就業不足等問題,這決不是決策部門所樂見的。如果二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明顯低于一季度,那就逼近了調控部門容忍底線,產生出臺穩增長舉措的更大壓力。如何穩增長?主要是增加國內需求,特別是國內終端商品消費需求。近期國務院提出穩定市場前期,央行有選擇地再次釋放流動性,以及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棚戶區改造,其中2013年改造各類棚戶區304萬戶,以及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實際松動等,都可以看成是穩增長舉施。上述措施的出臺與實施,對于提振鋼材實際需求,改善市場悲觀預期,無疑具有重要作用。如果美聯儲年內真的退出貨幣寬松,為了減弱其沖擊力度,預計今后還會有相應穩增長措施出臺。其中降準、加大環保投資與民生項目投資等,都有可能成為重要選項。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刺激措施的滯后效應,為了防范可能出現過快降速,決策部門有可能在逼近底線之時就出臺穩增長措施,以免時間上的來不及。
三、人民幣由升轉貶提高進口成本
一段時期以來,人民幣呈現急劇升值局面。到今年6月上旬,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經達到6.16,累計升值接近1200個基點,差不多是去年升值幅度的8倍。人民幣的大幅升值,相應降低進口成本,由此成為上半年鋼材行情震蕩下行的因素之一。
隨著人民幣單邊急劇升值告一階段,有觀點認為因為美國經濟復蘇態勢鞏固,以及在中國境內套利結束,尤其是美聯儲今年內退出貨幣寬松,甚至預期加息,大量“熱錢”將會在豐厚獲利后從中國大舉回撤美國,美元由此進入上升通道。受其影響,今后人民幣匯率將由升轉降,甚至可能出現大幅貶值。如果這種情況真的發生,勢必相應拉高中國鋼鐵及原材料進口成本,刺激市場行情揚升。
四、企業虧損催生產量倒逼機制
今年以來,全國鋼材價格震蕩走低,鋼鐵企業實現利潤明顯萎縮,有些企業銷售價格已經低于財務成本,相繼出現虧損。中鋼協統計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全國大中型鋼廠銷售利潤率才0.05%。如果下半年鋼材價格繼續跌落,開始靠近邊際成本,勢必會有更多鋼鐵企業虧損,或者是虧損進一步增加,難以為繼,從而產生倒逼機制,迫使部分鋼鐵企業壓縮產量。所謂越虧損越生產,只能是短期現象,難以長久持續。
前不久,國務院召開會議,部署防治大氣污染10條措施,要求提前1年完成淘汰落后鋼鐵產能任務。如果上述措施真的能夠落實,環保財務支出的大幅增加,也會產生倒逼機制,對于惡化落后企業生存條件,抑制鋼鐵產能釋放,促進供求平衡,推動價格回升,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價格持續跌落使得抄底有利可圖
不僅如此,鋼鐵產品價格的持續跌落,開始向邊際成本靠攏,水分基本擠干,還使得抄底鋼材貨源成為有利可圖。為了“救市”及償還巨額債務,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以來,各國政府,主要是發達國家央行,釋放了太多流動性,其中美聯儲連續4次QE,印鈔量達到2.3萬億美元;到今年5月份,中國PM2亦超過百萬億元;歐元區、日本央行同樣釋放了巨量流動性。所有這些資金并沒有消失,而是散布于市場各個角落,等待最佳入市時機。鋼材價格逼近邊際成本后,市場心理將會發生逆轉。無論是投機資本、現貨貿易商,還是消耗鋼材企業,對于低價抄底都會躍躍欲試。屆時價位越低,越是有利可圖,所吸引的抄底行為亦越多。畢竟,5000元/噸的螺紋鋼與3000元/噸螺紋鋼的價位比較,對于人們的市場心理感受和商業行為驅動是完全不同的。 6月中旬,波羅的海干散貨指數(BDI)大幅跳漲4%至962點,升至近半年來最高點,連續9個交易日暴漲。據分析,此輪行情與抄底熱情有很大關系,預計一段時期內BDI走勢仍能保持強勁。
需要引起關注的是,因為“買漲不買落”與去庫存化影響,現在國內企業原材料庫存普遍偏低,有些甚至零庫存生產;現貨貿易商也不敢囤積貨源;以及一些投資者“漫漫熊市”思維,一味低價位拋空,其實都蘊藏著極大風險。從來沒有只跌不漲的商品。一旦價格跌至心理關口,并由于穩增長措施出臺,行情開始抬頭,勢必引發許多企業恐慌性補庫。在此基礎上,投機資本由空轉多,推波助瀾,多種因素疊加之下,鋼材行情出乎意料地強勁回升也并非沒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