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電暗戰再起 電企限采迫使煤企恐慌式降價
來源:北京商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在需求低迷的背景下,煤電企業間又掀起了新一輪暗戰,這一次,電企掌握了主動權。昨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五大電力集團中的華能集團正限制旗下電廠采購煤炭以壓低價格,從而降低發電成本…
在需求低迷的背景下,煤電企業間又掀起了新一輪暗戰,這一次,電企掌握了主動權。昨日,北京商報記者獲悉,五大電力集團中的華能集團正限制旗下電廠采購煤炭以壓低價格,從而降低發電成本。在業界看來,“華能并非個例,現在很多電企都基本是這種情況,也正是因此,國內的煤炭巨頭們近日陷入了恐慌性降價潮中”。
電企需求下降煤企降價保市場
據介紹,華能的限采壓價政策已經奏效,“6月下旬公司華東沿江電廠煤炭接卸價格較5月下降5-10元/噸”。煤炭市場營銷專家李朝林表示,“在當前下游電力需求不振的情況下,電企煤炭庫存較高,設備利用率低,基本是一臺生產、一臺停”。近日有消息稱,華能國際控股的淮陰第二電廠的4臺33萬千瓦機組,因用電量下降,僅2臺機組正常運轉,且正常運轉的機組也未能滿負荷運轉,負荷率僅為84%左右。
“而這種半停半產的情況,會造成企業生產、管理成本上升,在此形勢下,和華能一樣,電企們為了保住難得的贏利機會,自然會減少買入煤炭。”李朝林說。
受此影響,日前,神華、中煤等煤業巨頭為了保住各自市場,紛紛拋出降低煤價的消息。煤老大神華介紹,“聽說中煤能源已經將價格下調,為保持市場優勢,公司決定對煤價進行下調”。據悉,神華和中煤下調后的5500大卡動力煤平倉價分別為580元/噸和582元/噸,降幅分別達4.45%和4.6%。與此同時,其他兩大煤企大同煤業和伊泰5500大卡動力煤價也相繼下調至580元/噸。
“供大于求”仍將持續市場恐慌情緒蔓延
正是在這種恐慌性降價情緒中,秦皇島煤炭網上周新發布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報收603元/噸,較之前一周下降了4元/噸,降幅進一步擴大。秦皇島煤炭網分析師李學剛認為,本報告期內國內部分主要煤炭供應企業大幅度調低其在環渤海地區動力煤的銷售價格,所引發的“跟風”降價和市場恐慌情緒,是導致本期環渤海地區動力煤價格降幅進一步增大的主要原因。
事實上,持續走低的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也給神華、中煤煤炭巨頭增加了壓力,因為他們的煤價往往要比指數煤價優惠,“這樣降下去,這種優惠顯然會嚴重影響到公司的盈利”。所以在之前有傳言神華、中煤不再與上述指數聯動的消息。面對供過于求的現實,神華、中煤顯然也并無回天之力,“只能跟著降價”。
而且,更讓煤企難過的是,“供過于求”的情況依舊在日益加重。昨日,秦皇島煤炭網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24日-30日,環渤海煤炭庫存受鐵路運力增量影響,由上周的2022.5萬噸增加至2094萬噸,環比增加71.5萬噸,增幅達3.53%。有分析稱,受下游各電廠庫存量有所降低、日耗煤量有所增加、主力電廠燃煤可用天數減少,但各電廠積極補充庫存量仍處于高位,采購積極性減退。
另有業內人士認為,煤炭的頹勢并不會在短期內結束。即便隨著氣溫上升,消暑降溫用電需求逐步增加,但火電還要面臨水電發電量20%左右增長勢頭的制約。因此,接下來的煤價可能還要繼續保持低位徘徊。“而煤企們顯然要在這個夏季繼續忍耐行業的寒冬”。
電企定價權變強煤企期待利好政策
在此背景下,政策倒成了煤企的救命稻草。5月以來,河南率先出臺“煤電互保”相關政策措施,鼓勵當地火電企業使用本省煤來支持本省煤炭企業去庫存。隨后,山東、山西、陜西等省相繼跟進,采取直接或間接措施限制外省煤進入本省。
據悉,在過去的黃金十年,煤炭供不應求,煤企一方一直掌握著定價權,煤價曾瘋狂漲破1000元/噸,而我國發電量的81%來自煤電,燃料成本占發電成本70%以上。所以,高位煤價自然給電企們造成了不小壓力。2011年,五大發電集團電力業務還處于巨虧,虧損額高達151.17億元。而煤企們卻嘗到了煤價高位的甜頭,2011年,煤炭行業利潤高達4342億元,而且,2001-2011年多被業界看做是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為了能拿到低價煤,電企開始了與煤企長達十多年的抗戰,有時甚至‘請來’政府限制煤價。”
然而,從去年開始,情況出現逆轉,煤價跌勢不止。數據顯示,上周的環渤海動力煤603元/噸的價格較850元/噸的高位價格已經下降了247元/噸,降幅達29%。在此形勢下,對于煤企而言,“為了賣煤甚至要四處請客”。對電企而言,則是普遍扭虧轉盈,終于拿到了“定價權”,今年年初,五大電力集團在召開2013年年度會議時,紛紛報出了“歷史最好業績”。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下半年鋼價走勢大勢談 下一篇:進口煤限制令擱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