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121家煤企1-5月累計利潤腰斬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7月2日,最新一期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96元/噸,刷新年內單周最大跌幅,而這也是該地區煤炭價格近4年來首次跌破600元/噸。 內蒙古一家煤礦的銷售人員告訴…
7月2日,最新一期環渤海地區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綜合平均價格報收596元/噸,刷新年內單周最大跌幅,而這也是該地區煤炭價格近4年來首次跌破600元/噸。
內蒙古一家煤礦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上周當地煤炭價格已經小幅下調5-15元/噸,“煤礦所采取的限產保價措施,效果并不明顯,早前停產的中小型煤礦短時間內沒有復產意向,仍停留在觀望階段。 ”
除宏觀經濟環境不振導致煤炭需求萎縮外,煤炭企業巨頭下調煤炭價格,市場恐慌心理加強,中小企業跟風降價也是目前煤炭價格重回5年前價格水平的主因之一。
6月下旬,國內煤炭企業兩大風向標——神華和中煤率先大幅降價,發熱量5500大卡動力煤價格跌至580元/噸左右,同煤、兗礦、伊泰等煤炭企業也陸續跟風調價,山東岱莊煤礦針對采購量在1萬噸以上的客戶購買發熱量4700大卡的煤炭,每噸優惠30元。
山東地區一家煤炭企業的人士告訴記者,“不少煤炭企業的出貨價已經接近成本,就算虧本也得接著賣。 ”
數據顯示,今年1-5月,納入山東省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平臺的121戶煤炭企業效益下降嚴重,1-5月累計利潤下降幅度高達55.6%,銷售收入利潤率同比下降6.6個百分點。
煤炭價格下滑并沒能刺激下游需求,山東地區部分電廠開工率僅有五成左右,電煤需求受較大抑制。
夏季居民用電量將呈現上升勢頭,但居民用電只占用電量的10%左右,對動力煤整體的需求影響不大。鑒于目前煤炭市場暫時缺乏明顯支撐,電廠去庫存化速度一般,煤價難言已經見底。
目前,國內煤炭市場自產地到中轉港口,至下游消費地,庫存均處于比較充裕的水平,單純通過降價難以改變當前煤炭市場供過于求的局面。
三季度是傳統的煤炭銷售淡季,加之國內政策缺乏利好刺激,煤炭市場將迎來新一輪降價。 “迎峰度夏”雖難挽動力煤市場頹勢,但有助于推動煤價觸底的進程。
6月29日,煤炭行業傳出好消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 《中華人民共和國煤炭法》作出修改,結束了煤炭生產許可證和煤炭經營許可證制度。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此舉雖有利于市場化,但對當前行情利好有限。
延伸閱讀
- 上一篇:大商所擬開發煤炭價格指數期貨 下一篇:美國對中國等4國鋼管進行雙反日落復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