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鳴鑼” 當日成交2億
來源:人民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經過近一年的醞釀,山東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于7月9日鳴鑼開市。交易中心當日實現申報9筆,成交3筆,成交量24.54萬噸,成交金額2.13億元。 對此,新華社評論稱“這標志著中國鐵礦石…
經過近一年的醞釀,山東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于7月9日鳴鑼開市。交易中心當日實現申報9筆,成交3筆,成交量24.54萬噸,成交金額2.13億元。
對此,新華社評論稱“這標志著中國鐵礦石貿易流通領域正在發生變革”,路透社在將該交易中心形容為“非官方鐵礦石交易平臺”(北京國際礦業權交易所的鐵礦石交易平臺有官方背景)的同時,稱贊“此舉預示著中國政府進一步放松對鐵礦石進口的管制”。
對業界人士來說,日照交易中心并不陌生。2009年5月25日,當時注冊資本2000萬元,由山東華信工貿有限公司、日照中瑞物產有限公司、山東萬寶集團有限公司等5家股東組成的交易中心就高調成立,并計劃打造中國版鐵礦石指數——日照指數。但不到半個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就強硬呼吁“審批部門應立即取消對此類交易中心的認可”,因為,其認定“打擾了鐵礦石交易市場的正常秩序(炒賣鐵礦石)”。
鋼鐵企業及鐵礦石貿易人士認為,從2008年以來,鐵礦石價格經歷了幾次劇烈波動,使國內礦石貿易商乃至整個鋼鐵行業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價。鐵礦石價格形成機制的不透明與不合理,已經為全行業所詬病。業內人士認為,行業各方面都有所實踐,希望探尋出一個合理的價格發現機制。由市場參與方自發形成的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的重新開市,則標志著中國鐵礦石貿易流通領域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
該交易中心開市當日,中國金屬學會名譽理事長翁宇慶在發來的賀信中指出,“中國鋼鐵行業在鐵礦石定價上比較被動,嚴重制約著行業的效益。當前我國已經開始探索新的鐵礦石貿易模式,建立現貨交易中心是其中之一。在日照這樣一個鐵礦石物流大港,以電子交易的模式,建設一個國際性的鐵礦石現貨交易中心,是一個有益的探索,為形成科學合理的鐵礦石定價機制提供了參考。”
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董事長陳少春介紹說,該交易中心具備發展正當其時、股東實力雄厚、物流優勢明顯和增值服務有所創新四大優勢,建設一個透明、高效、低交易成本的平臺和形成一個科學的價格發現機制,將在推進形成健康的鐵礦石流通市場中起到積極作用。
據了解,該交易中心采用電子商務的B2B模式,立足于現貨市場。在運營模式上,交易中心實行主交易商為核心體系、分級會員并行的運營模式。依托主交易商和強大的物流支撐,交易中心可為會員企業提供方便、高效的物流金融服務,可實現從海運到港口直至鋼廠內的無縫銜接。
據陳少春介紹,目前日照港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鐵礦石進口港,鐵礦石年到港量在1億噸以上,向內地輻射能力強,這為鐵礦石現貨交易平臺提供了業務支撐。按照中心規劃,在運營第一年實現鐵礦石交易量1000萬噸的目標。按目前市場價格測算,交易額約可達80-100億元。同時,有消息稱該中心的交易將以人民幣結算。
日照國際鐵礦石交易中心是由中國鐵路物資股份有限公司、山東華信工貿有限公司、山東萬寶物流有限公司、日照中瑞物產有限公司等共同出資打造的鐵礦石現貨交易電子商務和現代化物流服務平臺。資料顯示,上述四家主要股東鐵礦石年交易量達到7000萬噸以上。該交易中心規劃,在運營第一年實現鐵礦石交易量1000萬噸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