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經濟有望獲支撐 利好鋼材下半年走勢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一季度經濟增速跌至三年多來低點的7.7%,二季度更創新低,僅為7.5%;實體經濟困難重重,PPI連續16個月負增長,制造業逼近萎縮區間,很多行業利潤下滑但產能過…
今年以來,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一季度經濟增速跌至三年多來低點的7.7%,二季度更創新低,僅為7.5%;實體經濟困難重重,PPI連續16個月負增長,制造業逼近萎縮區間,很多行業利潤下滑但產能過剩的矛盾仍然突出。
就鋼鐵行業來說,雖近兩周鋼市出現“飄紅”,看似信心倍增的市場之下,鋼市供求矛盾的問題卻依然尖銳存在。
中鋼協數據顯示,6月下旬粗鋼日均產176.24萬噸,旬環比增長0.97%;預估全國日均產量218.12萬噸,旬環比增長0.78%。6月下旬,重點鋼企粗鋼日產量再創歷史新高,說明大鋼廠仍無減產跡象,后期投放市場資源有增無減,供給過剩,需求不足,供大于求局面難以改善,后市行情明顯上漲的可能性不大。
7月份是傳統的鋼市淡季,季節性的影響,將是鋼市的一大利空。梅雨天過后,緊接著是持續的高溫,還有臺風、暴雨,這些災害性氣候,對鋼材市場,尤其是螺紋鋼、線材、圓鋼等建筑鋼材市場的影響較為明顯。
鋼廠減產力度不大,產量居高不下,供需矛盾加劇,致使這鋼價的持續反彈力量明顯缺乏,鋼市失衡的基本面難改。后期鋼價進一步上漲動力不足,或將以震蕩整理走勢為主。
目前來看,此次鋼價反彈的高度是相當有限,畢竟中國宏觀經濟面仍然疲弱,且鋼材市場的供需矛盾,尤其產能過剩的狀況依舊嚴峻。對穩增長政策預期,包括嚴格環保政策出臺的預期亦是本輪鋼價上漲的推動力,而未來鋼價的走向更多寄望于政策面因素,包括城鎮化推進、環保風暴、棚戶區改造等。
鑒于目前第二產業在經濟總量中占比仍然較大,所以穩增長還需政府通過輕微刺激、投資基礎設施和保障房建設等項目,來拉動工業增長。當前中國工業能耗占總能耗的70%,這其中,鋼鐵等高耗能產業的能源消費又占到工業能耗的一半左右,用電量的波動跟這些行業的生產形勢有很大關系。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房地產行業調控持續,對上游建材、水泥等行業的用電需求產生了影響。此外,外需持續低迷,也使得眾多出口制造企業用電需求疲弱。
為促進經濟增長,近期國家也出臺一系列拉動內需的舉措。然不同于以往依靠“鐵公機”投資等拉動實現刺激增長的單一目標,近期的這些舉措更多將“穩增長”、“調結構”等多個目標相結合。
伴隨產業結構的調整升級,中國電力消費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可再生和清潔能源消費占比有所提高。據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分析,下半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溫和回升,這必然將給低迷近半年的國內鋼材市場提供持續走暖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