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煤炭行業是暴利行業,煤老板更是財富的象征。但是今年上半年,煤炭行業遭遇寒冬,煤炭價格持續低迷。上個月,國內煤炭兩巨頭更是率先降價,引發新一輪的煤炭降價潮。
煤炭市場爭奪戰
能源行業分析師認為,在煤炭市場持續低迷的前提下,煤炭巨頭引發的降價潮,地方煤企難以獨自對抗,目前紛紛結盟應對。目前,煤炭行業已進入深度調整期,這一番市場爭奪戰持續下去,將有一批中小煤企和貿易商被淘汰。
在市場持續低迷的形勢下,兩巨頭中煤、神華率先下調煤炭價格,同煤、伊泰等煤企接著調價。之后兩巨頭又數次降價,截至目前神華5500大卡煤炭平倉價已降至570元/噸左右,其他煤企被迫應戰,煤價一跌再跌。
中煤、神華率先降價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地方“保煤運動”下的市場丟失威脅。5月1日,河南率先實施“煤電互保”政策,建立獎懲制度,要求本省電廠優先使用省內煤炭。之后安徽、山東等省也通過加強省內煤電企業對接銷煤、限制外省煤炭入境等各種措施,扶持處境窘迫的本省煤炭企業。
煤炭巨頭為打破保媒政策,欲將定價權從集團銷售管理部門下放到銷售子公司,由其根據市場情況靈活調整售價,
同時,山西焦煤、同煤、陽煤、潞安、晉煤等五大煤炭集團商討實施抱團經營,按照“同區域、同煤種、同質量、同市場、同價格”,由重點煤炭企業牽頭建立統一協調機制,統一確定煤炭銷售策略,杜絕內部競爭和壓價競銷,動態穩定全省煤炭價格。
研究報告顯示,現在煤炭供應過剩,在頁巖氣以及新能源的沖擊下,煤價在未來兩三年將處于低迷期,甚至在部分時間點會出現售價低于成本價的市場狀態,導致煤炭產能淘汰周期開始。隨著競爭壓力的加大,部分小煤企面臨倒閉的危險。在市場爭奪戰中,“大魚吃小魚”,最后是大企業的市場控制權進一步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