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重組拉鋸戰凸現鋼鐵產能優化難題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下稱“精品基地”)日前正式開工,但曾作為基地開建的前提——山鋼集團要完成對日鋼的重組,仍未有實質進展。 7月9日,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稱:…
日照鋼鐵精品基地(下稱“精品基地”)日前正式開工,但曾作為基地開建的前提——山鋼集團要完成對日鋼的重組,仍未有實質進展。
7月9日,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一位相關負責人向記者稱:“(山東)省政府對精品鋼基地的建設很重視,剛開始的思路是,采取資產重組的方式,由山鋼集團與日鋼合作共同建這個基地,但中間有很多事情不盡如人意,很曲折,后來省里考慮自己來做。”
本報記者采訪獲悉,其中的曲折之一便是山鋼集團對日鋼的重組不暢。“山鋼重組日鋼這個思路應該沒變,只是在重組日鋼遲遲難有實質進展的情況下,先落實日照精品鋼基地。”分析師說。
官方信息顯示,精品基地是國家和山東省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上新壓舊、上優汰劣”的重點項目,目前已通過了國家發改委的核準,項目總投資為567.48億元,環保投資為64.7億元。
重組無限期擱置
精品基地是國家和山東省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上新壓舊、上優汰劣”的重點項目,設計年產鐵810萬噸、鋼850萬噸、鋼材790萬噸。
資料顯示,這一項目在日照市嵐山工業園區,主要生產高附加值的熱軋薄板、冷軋薄板、鍍層鋼板、寬厚板等;產品用途包括海洋工程用鋼、高端制造業用鋼、建筑用鋼、新興產業用鋼等。
7月10日,熟悉這一項目的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精品基地項目之前日鋼是想做的,但被擱置了,“日鋼自己的項目,因為環保問題停了下來,后來被綁定到大山鋼集團里面了,于是產生后來的日照精品基地”。
山鋼集團要完成對日鋼的重組,一度是基地建設的前提條件,但數年過后,一切都變樣了。按照重組設想,山東省內鋼鐵企業將由目前的20余家縮減到5~6家,省內多數企業將投入山鋼集團的懷抱。這其中的重頭戲是山鋼集團對日照鋼鐵的重組。
2008年11月5日,雙方簽訂了重組意向書,山東省政府此前也提出,到2013年山鋼集團要實質性重組日照鋼鐵。但時至今日,計劃并未有實質進展。“由于雙方經營方式、盈利能力等的差異以及產權分配等一系列棘手問題,短期難以有實質突破。”分析師稱。
業內人士表示,多年來重組方案一直在“修改—擱淺”中循環,而近年來山鋼集團和日鋼的業績差異也讓山東省政府方面有所灰心。“當前國家的整體思路是希望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限制過剩產能的項目建設,這無形中增加了山東省政府加速建設日照精品鋼基地的要求。”他說。
據悉,山東省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鋼鐵結構調整唯一試點省份,落后產能淘汰計劃的下達,使精品基地的建設順理成章。“也就是說,從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高度來說,精品基地這一步是無論如何都要走的。”分析師說。
日鋼承壓
經歷過多年整合的傷痛后,現在的山鋼集團在整合方面每走一步都很謹慎。“與其出了問題再研究,不如研究透了再實施。”有山鋼集團內部人士曾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稱。
如今,精品基地開工建設,又為雙方的重組增添新的期待。“只要政府插手,慢慢的就收購過來了,這個肯定需要時間。”分析師稱。
不過,處于重組漩渦中的當事雙方,似乎早已厭倦了媒體的追問。本報記者聯系日鋼多位人士,除了表示不清楚,更多的是回避。
而隨著行業形勢的變化,日鋼作為國內少有的能賺錢的鋼企,其本身的優勢漸漸失去。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鋼鐵物流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盛志誠就向本報記者表示,日鋼之所以賺錢,其中一個優勢是早前鎖定了部分長協礦,現在這種優勢逐漸在淡化。“此外在工藝上,日照的貨也是容易生銹的,其HRB400螺紋鋼的穿水工藝,實際也算不得優勢了。”
另外,根據《山東省鋼鐵產業淘汰壓縮落后產能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到2015年前,重組后的山鋼及省內9家鋼鐵企業將淘汰煉鐵和煉鋼產能分別為1490萬噸和2204萬噸,其中日鋼需壓縮的產能分別為710萬噸和594萬噸。
業內人士表示,精品基地建設的條件之一是日鋼要削減部分產能,“此次基地開始建設表明日照鋼鐵或許已經作出過相應承諾,或者與山鋼集團就重組事項達成了新的協議”。
他認為,即便日鋼沒有作出過承諾,一旦基地建成投產也勢必會加劇區域內的競爭。
日鋼似乎早有準備,此前與五礦發展達成協議,托管后者控股的營口中板有限責任公司并有意實現接盤,但這家公司僅在第一年實現盈利,去年全年虧損高達11億元。而因為觸碰到國企改制這根線,雙方的交接也同樣陷入僵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