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鋼鐵業是否過剩非一個人說了算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導讀】新任中鋼協協會會長徐樂江公開呼吁,鋼鐵業只是輕度產能過剩,不要妖魔化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中廣網北京8月6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鋼鐵行業是否存在產能過剩問…
【導讀】新任中鋼協協會會長徐樂江公開呼吁,鋼鐵業只是輕度產能過剩,不要妖魔化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
中廣網北京8月6日消息,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鋼鐵行業是否存在產能過剩問題?業界這些年一直爭論不斷。新任中鋼協協會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最新的表態再次讓很多人的目光匯集在這個問題上。他說,產能過剩是包括鋼鐵在內中國制造業面臨的一個普遍性問題,有必要澄清一些認識和觀點,不要妖魔化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在徐樂江看來,如果按照產能利用率來劃分的話,中國的鋼鐵業規模龐大,回旋余地大,所以中國鋼鐵業的產能利用率達到80%就應該認為是產能充分利用了。如果以此為標準,75%-80%之間的產能利用率屬于輕度產能過剩。
一直以來,鋼鐵行業面臨產能過剩危機是很多人共同的認識。有人甚至調侃:"從最為直觀的鋼鐵企業噸鋼利潤來看,高峰期能達到1000元左右,相當于一部普通手機。其后逐漸下滑到一公斤豬肉、一瓶礦泉水的水平,后來,噸鋼利潤一度只有0.43元,兩噸加起來賺的錢還不夠買一支冰棍"。相比之下,新任中鋼協協會會長徐樂江對鋼鐵過剩問題給出了不同的見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是不是像他所說,被妖魔化了?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財經專欄作家葉檀[微博]對此發表評論。
有關鋼鐵業的產能過剩的問題,業內存在不少爭議。新任中鋼協協會會長、寶鋼集團董事長徐樂江最新的表態引起了業內的討論。那么,我國的鋼鐵行業產業過剩是不是果真被妖魔化了?
葉檀:無論如何,一個行業的產能是不是過剩,不是任何一個人能夠說了算的,而是有可觀的指標作為指引的。比如整個行業主要的企業的盈利情況怎么樣,如果絕大部分企業是虧損的,這個行業就有過剩的可能。另外一個是開工率的問題,比如大家都購買了非常豪華的機器,但是機器的使用只有75%,其他25%是閑置的;如果到了60%,那就說明過剩非常嚴重。現在工信部或社會各界都是通過這些指標來恒量鋼鐵行業的產能確實是過剩的。
徐樂江之所以這么說,是基于歷史的考慮。產能過剩既是一個絕對指標也是相對指標,如果過剩到經濟周期非常高峰的時候,仍然過剩,仍然開功不足,就叫做絕對過剩;如果到了低谷的時候過剩,一旦刺激經濟,經濟大幅增長,鋼鐵供不應求,產能就不過剩了。
這種思維還是建立在傳統的投資拉動的這種思維方式下去判斷鋼鐵行業的產能是否存在爆發的過程。談到產能過剩的問題,包括鋼鐵在內,中國制造業很多行業都面臨著這樣一個普遍性的問——一直以來鋼鐵行業都被作為產業行業陷入困境的典型,徐樂江作為新任的中鋼協協會的會長,同時也是寶鋼集團的董事長,他非常了解行業的現狀,他的觀點的道理依據在哪里?
葉檀:站在什么身上唱什么歌,徐樂江站在協會的身上就為鋼鐵行業唱歌。另外,徐樂江他回避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產能過剩有絕對過剩和相對過剩,他是從相對過剩的角度來為鋼鐵行業辯解,他沒有辦法來回答為什么每次所有的鋼鐵企業都頂不住經濟下行的壓力、效率這么差到底是為什么、為什么出鋼了到現在經過屢屢的壓縮產量越來越高。
這些企業內部的管理是有問題的,背后的控制機制是有問題的,有關方面也出來說現在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經濟刺激常常是不合時宜的,刺激過剩產能的發展;第二,地方保護主義,越壓縮,產能越多,對于地方來說,盈利是次要的,GDP才是主要的。
難道我國的鋼鐵行業經過了幾十年的發展之后,到目前看未來的前景真的就是很悲觀嗎?
葉檀:看用什么方式來進行重組、用什么方式來讓鋼鐵行業建立起一個激勵機制。并不能說鋼鐵行業一無是處,鋼鐵從出鋼到高端的鋼產都能夠生產了,而且像海底的鉆探的鋼產也可以生產了,這是一大進步。但是,我們也看到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屢壓不下,說明在企業的背后政府出手,否則那些嚴重過剩或管理效率嚴重低下的企業,就因為規模大不能退出去,反而并購了別的企業,這就會導致鋼鐵行業的情況越來越糟糕。
之前我們在談鋼鐵行業的時候經常說,我們過剩在那里?我們產能過剩往往是建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所謂盤條、螺紋鋼等等,而在高端的鋼鐵制造方面,我們依然很欠缺,這也是所謂的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一種不平衡狀態。這種狀態有什么辦法在未來的重組和淘汰落后產能過程中得以解決嗎?
葉檀:這要用市場化的方式來解決,一個經濟周期、人為控制的現象,比如出鋼,它好像淘汰了,但是為了刺激經濟,基建行業就大發展、房地產就大發展,出鋼這一塊當然就淘汰不下去,因為對于企業來說有利可圖。另外,雖然汽車用材等高端鋼材相對來說也是產能過剩,而且現在要上馬的項目也非常的多,所以現在確實處于結構性過剩。到底哪個鋼是過剩的,哪個是不過剩的,哪個是盈利的,哪個是不盈利的,這種選擇不應該由外人來選擇,也不應該由政府來選擇,而應該由企業來選擇。這些企業有利可圖,盈利越大越會去生產,這就是效率導向的問題,市場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延伸閱讀
- 上一篇:裕華鋼鐵打造綠色鋼鐵 下一篇:鋼價最大一波反彈行情展開 后續利好政策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