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0年傳統資源儲量不成為瓶頸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10日至11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能源安全是全球的共同安全,單獨行動無法解決問題,各國只有進一步加強合作才能保障和促進全球能源安全。…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的全球能源安全智庫論壇10日至11日在京舉行。與會專家認為,能源安全是全球的共同安全,單獨行動無法解決問題,各國只有進一步加強合作才能保障和促進全球能源安全。
論壇主報告中提到,化石能源是可耗竭的,但目前為止,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還沒有表現出顯著的產量下滑現象。深海油氣、非常規油氣資源逐步發現和投入商業化生產,顯示出投資與技術突破對于保障能源供給還有很大的空間,在未來的20至30年,傳統資源儲量還不至于成為能源安全的瓶頸。但與會專家一致認為,維護能源安全,推廣新型低碳能源消費模式已是刻不容緩。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李平認為,兩次石油危機的經歷表明,能源安全的風險根源仍然是人為因素所導致。沒有一個國家可以脫離世界來保障自己的全部能源供給,解決能源問題的關鍵在于各國相互間的信任與合作。
國家能源局總工程師楊昆介紹,推動低碳技術應用,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綠色發展,是中國政府保障能源安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政策。中國高度重視頁巖氣帶來的新變化,已制定頁巖氣“十二五”發展規劃,力爭讓頁巖氣成為提升中國能源安全水平的一個新契機。
國際能源署前署長田中伸男認為,頁巖氣革命將對全球能源市場帶來巨大影響。美國將因此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極大地減少對中東石油的依賴。相反,到2035年,中國、印度、日本及歐洲等對石油和天然氣的進口依賴度將進一步增強。他建議,中日韓等重要的亞洲天然氣進口國應合作建立亞洲天然氣價格體系,以增強進口議價權。
李平建議,加強全球能源安全要充分發揮國際能源署等國際組織的作用,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應擇機加入國際能源署。他還建議推動建立東北亞、東南亞、中亞、北太平洋等區域能源市場,這將推動形成各區域新的經濟增長極,并保障區域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