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材庫存持續下降 流通環節會否開啟補庫需求?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一方面,今年以來粗鋼日產量居高不下,而鋼材社會庫存與鋼廠庫存卻持續下降,且去庫存速度較去年更快。另一方面,市場卻為何一直覺得需求清淡?在“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預期下,流通環節是…
一方面,今年以來粗鋼日產量居高不下,而鋼材社會庫存與鋼廠庫存卻持續下降,且去庫存速度較去年更快。另一方面,市場卻為何一直覺得需求清淡?在“金九銀十”傳統消費旺季預期下,流通環節是否會開啟補庫需求?
如何看待中期鋼材市場的供需基本面?由于供應和需求涉及的要素太多,分析時難免掛一漏萬。當前市場條件下,有一個簡單“粗暴”但有效的辦法就是:直接看庫存,包括鋼廠庫存和鋼坯庫存。因為在市場去杠桿的情況下,庫存既是結果,也是原因。
鋼材庫存銳減
與去年一樣,當前鋼材市場仍在進行去庫存。但不同的是,今年去庫存的力度更大。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中國市場用它龐大的力量,“將如此巨大的鋼材存貨,消化得幾乎所剩無幾”。
截至2013年8月9日,全國主要城市五大鋼材品種(螺紋鋼、線材、熱軋、冷軋、中厚板)的社會庫存為1409.5萬噸,較去年同期(2012年8月10日)的1534萬噸減少了125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社會總庫存相比今年3月15日的庫存峰值(2077.1萬噸)下降了668萬噸,降幅達32%。
“668萬噸,這幾乎是去年庫存減量(390萬噸)的兩倍”
另一方面,重點鋼廠庫存也從今年3月中旬1451萬噸的歷史高點,降至7月下旬的1235.萬噸,減少了216萬噸,減幅達15%。
鋼材庫存哪去了?
為什么市場一直感覺鋼材需求清淡?
陳靖夫表示,居高不下的粗鋼產量與鋼材低庫存之間的矛盾,同時也暗含著市場感覺清淡與庫存偏低之間的矛盾。“一方面,粗鋼產量較去年增長8.5%;另一方面,鋼材庫存卻較去年同期減少8.1%。這一正一負,可能有一部分粗鋼變成了鋼坯庫存,還有一部分變成鋼材被消耗掉了。”
他同時指出,需求概念應包含兩層意思,即總量需求與增量需求。“日常工作中由宏觀經濟數據同比指標推測得來的需求判斷,主要是增量需求。而今年以來,我們常提起的'需求不好’,指的也是'增量需求’。”
他表示,因為經濟增速下滑,通常意味著增量需求減少。根據既有的觀念,價格的持續上行,離不開增量需求的推動,因此,如果增量需求減少,價格就難以上行。這是需求拉動價格上漲的根本邏輯。“增量需求,對應的粗鋼消費,與去年的增量大致相當。而消化鋼材庫存的,是總量需求。”
國家統計局8月9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21722億元,同比名義增長20.1%。去年同期,該項投資總額為184313億元。
“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從去年同期的21%,下滑到今年的20%,并不意味著需求減少,需求還是增加的,而且增加的絕對量可能超過上一年。從這個角度而言,供應和需求還是平衡的,并沒有出現明顯供過于求。”
此外,陳靖夫指出,相對于往年,今年鋼材的供應量,有相當一部分資源直接從鋼廠到了終端用戶手中,這從重點鋼廠庫存的下降可以看出。鋼廠直供比例的大幅提高,也是市場感覺需求清淡的一大原因。
補庫存需求會否開啟?
隨著去庫存速度加快,且市場即將步入“金九銀十”的傳統消費旺季,在市場良好預期下,流通環節是否開啟補庫需求?
回顧過去六年8月份后的第一輪鋼材補庫數據,因2007年、2009年以及2011年8月初的鋼材社會庫存水平低于當年平均庫存水平,因此在補庫過程中較為明顯。
“從往年數據看,今年補庫或具備一定動力,”分析人士認為,目前鋼材社會庫存為1409.5萬噸,而上半年庫存平均水平為1825萬噸,即使考慮到下半年庫存下滑帶動去年均值下降,按照過去六年的數據來看,目前市場或許具備一定的補庫動力。
不過,當前鋼廠出廠價與市場價格倒掛、貿易商資金緊張、部分商家對后市謹慎樂觀這三大因素,或阻礙了中間環節補庫需求的釋放。
分析師表示,據8月份對鋼廠調查的情況,結合當前鋼廠利潤的測算,估計后期供應量會有所增加,市場或有補庫存出現。他同時也指出,此時若沒有預期的需求來匹配,中期價格可能會承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