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環節“消化不良”鋼廠拿直供當藥方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鋼材流通環節的持續惡化,正倒逼更多鋼廠打起“轉變銷售模式”的主意——加大直供銷量。 根據對上半年重點企業鋼材銷售情況的統計,上半年鋼材銷售中,鋼企直供的增幅最大,與去年同期相…
鋼材流通環節的持續惡化,正倒逼更多鋼廠打起“轉變銷售模式”的主意——加大直供銷量。
根據對上半年重點企業鋼材銷售情況的統計,上半年鋼材銷售中,鋼企直供的增幅最大,與去年同期相比,直供的銷售量增長了11.5%。另外,直供在鋼企五項銷售渠道排序中位居第二,占比達到35.5%。
在鋼材市場較好的年份,鋼廠一般通過代理分銷的渠道銷售鋼材,這些長期固定經銷特定鋼廠的代理商也因為有固定資源和客戶需求,逐漸建立起自己的固定客戶群體。
但隨著鋼鐵行業的不景氣,延續多年的上述廠商關系發生微妙變化。
8月25日,河南一家大型鋼企的代理商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能成為一家大鋼廠的經銷商是很自豪的,但現在,除了那些“大戶”經銷商還在堅持,很多經銷商都在減少拿貨。
分析師朱喜安表示,代理意味著貿易商每年要為鋼廠消化一定的資源量,還要提供一定的保證金,“現在市場太差,貿易商達到這些要求,代價太大了”。
除了代理商有意減少拿貨,國內鋼材流通行業進一步惡化,也讓鋼貿商的蓄水池作用進一步惡化。中聯鋼提供的一份調研顯示,其最近走訪的上海鋼材貿易商中,80%的廠家在縮減規模,并通過更換辦公地點和削減人員等方式降低成本,此外,賭市場行情的也越來越少,部分企業名存實亡。“與最鼎盛時期相比,上海地區鋼材貿易商減少了50%左右,像華北地區的天津也減少了15%到20%。”中聯鋼分析師胡艷平表示。
市場的中間環節遭遇“消化不良”, 鋼廠只能想辦法將資源直接賣給終端。
記者獲悉,國內多家鋼廠今年均加大了直供直銷的力度,個別鋼廠甚至將銷售計劃中的直供比例由40%提高到70%。就在今年初,河北鋼鐵(行情,問診)集團明確提出全年直供直銷60%的目標,截至今年7月,其帶鋼直供達到10.44萬噸,直供比例為74.23%。此外,寶鋼、馬鋼等鋼廠上半年部分類型產品直銷比例也達到50%以上。
“與傳統銷售模式比,鋼廠直供的好處很多,除了更貼近客戶實際需要,還可以通過以銷定產的方式,對安排生產更有利。”河北一家鋼廠銷售部人士稱。
該人士還告訴本報記者,鋼廠加大直供比例銷售,除了有流通環節的承接壓力,也跟行業困難局面有關。“現在行業整體的利潤率太低了,原來鋼廠和貿易商可以分享利潤,現在利潤變薄甚至虧損,多一個環節,就等于多一份負擔。”
數據顯示,今年6月份,統計的會員單位就虧損6.99億元,而上半年累計盈利為22.67億元,銷售利潤率僅有0.13%。若扣除非主業盈利,鋼廠實際已經虧損。
值得關注的是,鋼廠銷售直供大多是自己建渠道,同樣需要成本,其不但面對下游企業的結算方式、物流方式以及終端對產品要求的多樣性等諸多難題,如果做建筑直供,因為工地需要的規格品種多,而且貨物數量不一,難度更大。
研究員王國清還認為,鋼廠直供比例的不斷增加,也讓貿易商的生存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鋼廠如此青睞直供,就鋼鐵流通的市場形勢看,洗牌的局面將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