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鋼絲繩上行走的螞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截至6月末,全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已超過3萬億,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鋼鐵業上半年利潤總共只有22億。有35家鋼廠在虧損經營,虧損面已達40%。同時,中國鋼鐵…
截至6月末,全國86家大中型鋼鐵企業總負債已超過3萬億,其中銀行貸款達1.3萬億。與之相對應的是,這些鋼鐵業上半年利潤總共只有22億。有35家鋼廠在虧損經營,虧損面已達40%。同時,中國鋼鐵企業的資產負債率、應收賬款、應付賬款均在上升。
研究員苑志斌表示,鋼企現在就像是在鋼絲繩上行走,前進將極有可能會掉下去,但是不前進則必然會掉落懸崖。因為在鋼企身上還綁著兩根細繩,一根來自銀行、一根來自地方政府,只要這兩根救命繩還在,鋼企就不會擔心自身的生存。 3萬億的負債,不僅將鋼鐵產業逼向了懸崖邊,同時也將銀行緊緊地綁在了這艘巨艦上,可謂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對于銀行來說,現在既擔心繼續放貸將會越陷越深,同時也害怕停止放貸將會導致壞賬率大幅上升、影響前程,于是只能折中地放一點、收一點。而在目前流動性整體趨緊的情況下,一旦銀行告急,結果必然是棄卒保車,民營鋼企、中小鋼企將首當其沖面臨倒閉風波。 理論上來講,鋼鐵產業早就應該出現一輪小范圍的破產潮,現在5家資不抵債的鋼企就是佐證。這5家鋼企早已越過了經濟破產邊緣,然而卻不見債權人追償,原因何在?是寄希望于后期政府救助完成債務重組還是看到了這些鋼企美好的經營前景? 當然,由于自身的行業特性,以及早期“撥轉貸”的體制影響,鋼鐵產業的資產負債率一般要高于其它產業。根據財務管理中的均衡理論我們知道,當不考慮財務風險時,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越高,企業的價值越大。由此可見,部分鋼企盲目提高財務杠桿除了某些客觀因素之外,還存在主觀忽略和信心。 這部分信心就來自“國企”品牌所賦予的隱性擔保。一方面,鋼企歷來是納稅大戶和就業大戶,在建設前期需要大量的建設資金和施工人員,投產后則需要高額的運營成本和生產管理人員,在當前以投資為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式中,鋼鐵產業自然受到地方政府的鐘愛;另一方面,國企與政府之間的關系始終是無法理清,即便在實施自負盈虧之后,人情賬究竟值多少難以用確切的數字加以衡量,何況其中可能還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因此,對于鋼企來說,也樂得被這一根細繩拴著。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市供需形勢基本正常 價格仍有反彈可能 下一篇:鋼材需求拉動鐵礦石進口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