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企進期市需加強風險內控建設
來源:新華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盡管我國煤炭期貨產品體系日漸完整,煤企熱情高漲,但缺乏參與期貨市場的內部風險控制,讓煤企只能是“醒的早,起得晚”,實踐操作顯得“縮手縮腳”。 隨著證監會批復同意鄭商所開展動力…
盡管我國煤炭期貨產品體系日漸完整,煤企熱情高漲,但缺乏參與期貨市場的內部風險控制,讓煤企只能是“醒的早,起得晚”,實踐操作顯得“縮手縮腳”。
隨著證監會批復同意鄭商所開展動力煤期貨,加上已經在大商所上市的焦炭期貨、焦煤期貨,我國的煤炭期貨產品體系日漸完整,這對于正在盈虧線上掙扎的中國煤炭企業而言,無疑提供了一個套期保值,改善企業生產經營狀況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大商所近期舉行的焦煤焦炭產業調研中,多數企業仍表示雖然看好市場對企業帶來便利,但是期貨市場的風險難測仍讓企業小心翼翼。
“我們是醒得早、起得晚,”山西美錦集團期貨負責人楊涌認為,當前的市場情況讓煤炭及煤化工企業對期貨市場熱情高漲,從產品設計之初就積極參與,然而期貨市場的金融化讓企業對參與市場風險有點“霧里看花”,只能以極小的規模參與其中。
河北旭陽集團是期貨事業部總經理陳志勝也坦言,企業雖然很早就有參與其中的想法,但一直到2012年8月迫于市場情況才小規模參與其中,雖然嘗到了甜頭,但仍不敢大規模介入,“風險控制不住”。
大商所相關負責人認為,這主要是實體企業在生產經營方面風險控制的經驗和實踐都很豐富,但是對于利用資本市場,尤其是期貨市場對沖生產經營風險方面的經驗和實踐還相對匱乏,企業缺乏操作期貨市場的內部風險控制體系,對期貨市場理解還只停留在表面。
在調研中,專家指出,現貨企業依托對市場供需實際情況的了解,以及企業在生產成本、庫存、運輸等方面情況的掌握,使得現貨企業在期貨市場進行對沖風險的能力遠高于一般投資者。現貨企業要算一本“大財務”,將現貨的生產經營核算與期貨的盈虧統一核算,用好期貨市場的套期保值功能,在內部風險控制上嚴格操作,防止企業陷入盲目和狂熱的期貨投機行為。
據了解,大商所在此次調研之后,將籌備經驗交流會,將成功企業的內控經驗向其他企業進行推廣介紹,幫助企業建立和改善內部風險控制系統,以便用好期貨市場,應對市場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