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氣代煤”時代是否來臨
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8月15日,山西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煤層氣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十二五”末,結合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的推廣,逐步實現燃氣在民用領域全面替代燃煤,在重點工業領域部分替代燃煤。此舉…
8月15日,山西省政府發布關于加快推進煤層氣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到“十二五”末,結合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的推廣,逐步實現燃氣在民用領域全面替代燃煤,在重點工業領域部分替代燃煤。此舉勢必意味著煤炭作為原始燃料的形式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煤轉氣的方式轉化既環保又為自去年以來不斷下滑的煤運帶來新的出路。
“以氣代煤的做法值得肯定,清潔能源占比提高乃大勢所趨,此舉必將加快能源結構調整的步伐。”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宛學智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山西省政府從能源結構調整的大局出發頒布相關文件,其必將推動整個山西加大天然氣、煤制氣、煤層氣的開采利用,燃氣行業有望在山西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意見》提出:到“十二五”末,山西實現地面煤層氣總產能195億立方米,煤礦瓦斯抽采量52億立方米,全省管線總里程突破1萬公里,管網實現4個全覆蓋,即:119個縣(市、區)全覆蓋、重點工業用戶全覆蓋、重點旅游區全覆蓋、重點鎮全覆蓋,氣化人口2000萬。到2020年,地面煤層氣總產能力爭達400億立方米,全省管線總里程突破1.5萬公里,氣化人口基本實現全覆蓋。
為此,著力打造“11265”煤層氣產業開發布局,即:組建一個具有國際水平的煤層氣綜合研發機構;設立一個煤層氣礦權改革試點區;建設太原、晉城兩個煤層氣裝備制造業基地;形成六大煤層氣勘探開發基地:河曲-保德、臨縣-興縣、永和-大寧-吉縣、沁南、沁北、三交-柳林;構建五大瓦斯抽采利用園區:晉城礦區、陽泉礦區、潞安礦區、西山礦區和離柳礦區。
在完善“三縱十一橫”管網布局的基礎上,結合全省城鎮規劃布局,大力構建“一核一圈多環”管網格局,即:圍繞太原榆次同城化,建設大太原外環管網(一核);以“東縱”、“西縱”管線為基礎,以長治-臨汾、保德-原平兩橫管線為連接,構建省級氣源調配大環網(一圈);在全省11個設區市建設環城輸(儲)氣管網(多環),形成覆蓋全省的大燃氣網。
據悉,煤層氣是山西省優勢資源,也是“氣化山西”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煤層氣產業對優化能源結構、發展清潔能源、實現節能減排等有著重要的意義。
山西省將加快煤層氣勘探開發項目的推進步伐,對已完成核準的項目將盡快達產。對已取得路條和正在勘探的項目,將加快產能建設。對采煤采氣一體化項目,將提高產氣量。
那么,山西此舉對其他產煤省份有何借鑒和推廣價值和意義?宛學智認為:增強經濟能源的利用是國家層面作出的重大決定,各地方政府都應積極響應,山西省在煤炭行業調整方面已經做出表率,陜西、內蒙古、新疆等地也應積極呼應。上馬新型煤化工項目已經成為煤企轉型的重要手段,煤制氣、煤制油、煤制烯烴等項目都將成為投資的熱點。
截至今年3月底的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已核準的煤制氣項目超過150億立方米,總投資額將近1000億元。這只是考慮已核準項目。此外,據媒體統計發現,目前獲得國家發改委“路條”的煤制天然氣項目有4個:除中電投霍縣項目外,其他還有同煤集團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新蒙集團在鄂爾多斯(600295,股吧)的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和國電蒙能在興安盟的4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3個項目產能供給120億立方米,投資總額預計在1000億元左右。
8月8日,據報道稱:由中石化牽頭的國內投資規模最大的煤制氣工程—新疆準東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獲得國務院批準。近年來,準東地區申報開展不同程度的煤制天然氣項目多達15個,總規模669億立方米,計劃總投資3558.5億元。
“所有這些項目在沒有獲得國家正式批準之前,一直處于未啟動的規劃狀態,而國家對煤制天然氣的審批非常謹慎,即使批準也不是一次性通過,而是分步、分階段審批。”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有關工作人員向媒體表示。
不過,煤制天然氣對水、運輸管道也有較大依賴,尤其是有投資大、成本高和回收時間長的短板,因此,我國對于煤制天然氣項目審批一直較為謹慎,“松一陣、緊一陣”。而此次準東煤制天然氣示范項目獲批也引發了內地多家媒體的高度關注,紛紛將其放到煤、氣能源大形勢的國際背景下,將其解讀為國家對煤制天然氣政策開始松動。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目前國內形勢已和幾年前有很大變化,對煤制天然氣非常有利。“一來國家要求在"十二五末"建立起天然氣市場價格機制,天然氣價格上漲是必然趨勢,同時,國際煤炭價格不斷下降,加上國內"缺氣"情況較突出,因此國家對煤制天然氣項目審批顯然進入了相對寬松的階段,”業內人士表示。
宛學智指出:煤制氣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非常明顯,多個項目頻繁獲批主要得益于煤炭價格的不斷下挫。若煤制氣規模大幅提升,煤炭需求量勢必會有所增加,動力煤價格止跌回暖的可能性也會增強。不過,單純依靠煤制氣拯救煤價并不現實,未來動力煤價格走勢仍取決于整個宏觀經濟的運行態勢。
目前全國煤制氣的推廣進程如何?“煤制氣項目盈利能力尚未完全開發出來,加之煤制氣燃燒值方面相對較低,煤制氣行業的相關目標并沒有按時完成,煤制氣項目仍停留在推廣的初期。接下來,煤企、電企、化工企業應重點加強新型煤制氣技術的研究,并將提高利用效率、降低制造成本作為重點工作,以此來突破制約煤制氣產業發展的各種瓶頸。”宛學智指出。
延伸閱讀
- 上一篇:鋼市透析:對鋼廠直銷的思考和建議 下一篇:分析:金九銀十鋼價能否如期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