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部分鋼貿商撤離鋼貿業?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浩浩蕩蕩的鋼貿大軍,似乎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很多鋼貿商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單一“一買一賣”博取價差曾是很多鋼貿商的經營模式,如今這種單一盈利模式已經無利可圖,一些鋼貿商正…
中國浩浩蕩蕩的鋼貿大軍,似乎又一次站在了風口浪尖,很多鋼貿商面臨著生死存亡的考驗。單一 “一買一賣”博取價差曾是很多鋼貿商的經營模式,如今這種單一盈利模式已經無利可圖,一些鋼貿商正在大規模的“逃離”鋼貿業,另謀出路。
2011年底,堅持不住的王先生終于熬不下去了,果斷的選擇了轉行,從河南安陽一家鋼貿公司的總經理轉行成為一家醫療器械公司的經理。逃離鋼貿業難掩王先生對鋼貿行業的深深失望。
“最慘的時候,要么賣不出去,要么賠錢賣,正常情況下,每噸只能掙到3至4元。這還是毛利。最起碼,做醫療器械遠比鋼材更為省心,現在不用為虧損擔心了。”王志告訴筆者。
不過,與王先生不同的是,一些鋼貿商并沒有完全脫離鋼貿業,而是進入了鋼貿業與其他行業混合的狀態。上海的一家大型熱卷貿易商張先生已經有1年多時間不再那么關心鋼材生意了。“主要是做鋼材貿易不賺錢了” 張先生說,如今他已經轉做托盤和擔保了。不過,張先生并沒有完全放棄鋼貿業務,也就是做,鋼貿業成了副業,重點已經轉移到其他方面了。據筆者了解,張先生的做法在這個有著20萬經營者的行業已經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
“鋼廠吃肉,銷售商才能喝湯,現在鋼廠連湯都喝不上了,銷售商日子肯定更不好過。與其煎熬,不如早點逃離。據我所知,在全國范圍內,鋼貿商轉行做什么行業的都有,有做林業的、茶葉的、賣菜的,轉行的多半還算成功。”業內知名專家表示。
“現貨鋼貿商群體銳減的局面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估計等行業好轉,至少要有三分之一的商家被淘汰掉。現在商家太多了,供需持續失衡,經銷商都死拼價格,實力小的就得關門了。不過,逃離也不是壞事,早死早托生。”聊城經營無縫管的杜先生表示。
相關人士感嘆:“鋼貿商逃離行業早就出現了,也是必然趨勢。想要生存下去,有實力的商家要緊抓市場,快進快出,堅持到最后。能熬到最后,就是贏家。其實,不僅是貿易商,鋼廠、鋼鐵業分析師也面臨著挑戰。”
業內分析師表示:“撐不下去或者看不到希望的鋼貿商逃離此行業實屬預期之中的事兒。再說,“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因此,也沒有必要為逃離的人感覺悲哀,‘人各有志’,撤離也不一定是壞事,對于鋼貿行業來說,進進出出,方顯市場流動性很強,活力可能也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