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煤期貨抄底機會來臨
來源:中證網-中國證券報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期,國際地緣局勢日趨緊張,中國宏觀經濟走好,新能源變革之路維艱,淘汰落后產能步步為營;煤炭行業在長達2年的持續不景氣之后,有望在多重利好的帶動下展開中線上漲行情。基于此,在動…
近期,國際地緣局勢日趨緊張,中國宏觀經濟走好,新能源變革之路維艱,淘汰落后產能步步為營;煤炭行業在長達2年的持續不景氣之后,有望在多重利好的帶動下展開中線上漲行情。基于此,在動力煤期貨的助推下,煤炭產業新的投資機會正在來臨。
煤炭價格處于歷史低谷
2012年以來,在調結構和終端需求疲軟等多重壓力之下,以動力煤為首的煤炭價格一路走低,跌跌不休。以期貨市場上最早上市的焦炭品種為例,其在2012年9月初見底,隨后展開長達一年的筑底走勢,其間雖然有短波段反彈,但時間、力度都十分有限,整體上一直徘徊于歷史低價區間。期貨是現貨的先行指標,期貨價格低迷,現貨同樣疲軟。焦煤、動力煤同樣是持續低位整理。2012年冬,全國氣溫較往年偏低,但并未能有效提振煤炭走高。與此同時,大量高價囤貨的貿易商則連連虧損,礦山、碼頭、火車站,到處可見滯銷的煤炭,整個煤炭行業的虧損程度不亞于“每噸鋼鐵只賺5毛錢”的鋼鐵行業。
動力煤仍是能源主力
2009年以來,新能源成為歐美、中國等主要經濟體的新戰略的一部分。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生物質燃料等輪番登場,能源新時代呼之欲出。“低碳環保”迅速成為全球金融市場的主要概念之一。然而,太陽能光伏產能相對過剩、頁巖油技術瓶頸、新能源轉化和使用成本等“技術性”問題卻延緩了能源變革的步伐,新能源之路步履維艱。
國內方面,我國能源結構最重要的特點就是“一煤獨大”。西方發達國家油和氣加起來大概占到一次能源的60%多,剩下不到40%是其他能源。中國恰好相反,將近70%的一次能源來自于煤炭,油氣資源則相對比較貧乏。新能源確實在發展,但是在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重較小。
“一煤獨大”格局中,動力煤又是絕對主力。2012年動力煤市場全年產量約27.4億噸,創歷史新高,占我國煤炭總量的75%。2012年全年表觀消費量28.26億噸,也創出歷史新高。據此推算,2013年煤炭產銷量將達30億噸,市場規模約為1.5萬億元。
或借短期利好啟動
首先,9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PMI終值50.1,前值50.1,創四個月高點。同時中國8月匯豐制造業PMI新訂單指數初值升至50.8,也為四個月高點。眾所周知,數據位于50榮枯線上方,表明中國制造業處于擴張狀態,穩增長政策進一步顯效。令外界唱空中國的說法不攻自破。
其次,國務院批準2013年8月30日起,對褐煤等商品進口關稅稅率進行調整,取消褐煤的零進口暫定稅率,恢復實施3%的最惠國稅率。
最后,節能減排是“十二五”的重要經濟主題之一,而今年是淘汰落后產能最嚴厲的一年。年內淘汰煤炭4500萬噸、焦炭1405萬噸。
基本面顯著好轉、貿易政策轉向、節能減排長效機制等綜合因素在短期內有效提振了煤炭價格走高。其中,期貨市場上焦炭、焦煤品種短短三個交易日漲幅達3%,并且有技術見底的信號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