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產能政策升級 煤焦鋼蓄勢待漲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此次新政有別于以往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其優勢在于明確了淘汰時限與去產能指標 提要 隨著調整行情深入,煤焦鋼產業鏈負面因素已被市場消化殆盡。而受益于政府加快推進煤焦鋼產業鏈去產能…
此次新政有別于以往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其優勢在于明確了淘汰時限與去產能指標
提要
隨著調整行情深入,煤焦鋼產業鏈負面因素已被市場消化殆盡。而受益于政府加快推進煤焦鋼產業鏈去產能政策支持,多方有望重新占據主導地位,新一輪上漲行情料將蓄勢待發。
由于市場過度高估煤焦鋼商品在“金九銀十”的需求潛力,導致其期現價差在本輪反彈中迅速擴大并超出了合理范圍。預期修正及價差修復產生的共振效應引發了獲利盤、套利盤與套保盤蜂擁而入,致使8月底以來國內煤焦鋼期貨漲勢止步,并陷入調整狀態。隨著調整行情深入,負面因素已被市場消化殆盡。而受益于政府加快推進煤焦鋼產業鏈去產能政策支持,多方有望重新占據主導地位,新一輪上漲行情料將蓄勢待發。
新政降臨,產業鏈去產能有望提速
8月27日,國家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2013年節能減排目標任務的通知》(下稱《通知》),文中明確提出將2013年全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調3.7%以上,并要求強制性完成全年淘汰落后產能的指標,其中涉及煉鐵、煉鋼、煤炭和焦炭等去產能任務,規模分別達到263萬噸、781萬噸、4500萬噸和1405萬噸。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政有別于以往淘汰落后產能措施,其優勢在于明確了淘汰時限與去產能指標,既弱化了地方政府對政策推行的阻力,同時又加強了中央對單個企業去產能完成情況的把控。預計在新政重壓下,產業鏈去產能進程有望提速。
“三板斧”優勢凸顯,顧慮疑云盡散
面對新一輪煤焦鋼產業鏈去產能政策的出臺,或許會有人提出質疑:其文件內容能否落實到實際操作層面?實施過程中會否出現偷工減料、層層稀釋的現象?最為關鍵的是,改革政策能否經得住地方政績派的阻撓?
首先,以往中央下發的煤焦鋼產業鏈落后產能淘汰指標往往由地方政府完成,而地方政府為了保住這些能創造政績的落后產能,通常采取陽奉陰違、消極對待的策略,因此無法真正貫徹中央決議,最終導致去產能結果敗多勝少。而此次新政執行繞過了地方政府,直接由中央向地方企業分派淘汰任務,將總體指標細化落實到了具體企業去完成,并公布企業名單以便社會媒體監督。同時做好對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的現場檢查驗收,并健全退出機制和善后安置工作。這將有利于消除地方政府對政績企業特殊照顧的顧慮,也排除了地方政府弄虛作假的成分。
其次,新政劃出了時間限制,力爭把列入公告的落后設備(生產線)在2013年9月底前全部關停,12月底前徹底拆除,不得轉移。此舉有利于加快推進國內煤焦鋼產業鏈去產能速度,并遏制供應端逢價便漲、盲目擴產的弊端,優化供需結構,進而為建立良性的市場競爭機制創造有利條件。
最后,新政還將煤焦鋼產業鏈去產能完成情況納入地方政府領導干部獎懲考核的重要范疇。此舉對阻撓政策施行無疑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不僅有效切斷了地方官員政績考核與地方GDP強弱表現的聯系,弱化了改革政策推行的阻力,而且在轉變政績考核制度以后,還將提高新政執行效果。換言之,新政在落實中遇到的阻力會更小,而推進的動力會更足。
在優化產業政策執行方式,完善地方政府考核機制,強化對單個企業落后產能的淘汰力度以后,預計在“金九銀十”旺季背景下,不但煤焦鋼產業鏈需求端會迎來季節性偏多環境,并且供應端也將轉入良性發展,而在供需結構發生本質性改善之后,煤焦鋼產業鏈有望蓄力迎來新一輪漲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