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出口延續上行趨勢 政策利好逐漸顯現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最新公布的中國外貿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延續上個月以來的上升趨勢。隨著外貿便利化措施陸續落地,我國出口基本面正偏向積極。 單月順差創下…
最新公布的中國外貿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2.17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延續上個月以來的上升趨勢。隨著外貿便利化措施陸續落地,我國出口基本面正偏向積極。
單月順差創下年內新高
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7.2%,高于上月的5.1%及市場預期值5.5%;進口同比增長7%,低于上月的10.9%及市場預期值11.3%。8月份的單月外貿順差超過了250億美元,同比擴大8.4%,達到今年以來的最高點。
數據顯示,一般貿易所占比重明顯提升。8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923.8億美元,增長12.4%,占我外貿總值的54.5%,較去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一般貿易項下順差27.4億美元,收窄50%。同期,我國加工貿易進出口1144.3億美元,增長1.7%,占我外貿總值的32.4%。加工貿易項下順差316.9億美元,擴大7.6%。
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雙邊貿易普遍增長,但對日本進出口下降。8月份,中歐、中美雙邊貿易增長分別為3.2%、 9.2%;與東盟雙邊貿易增長13.2%。內地與香港雙邊貿易總值增長5.9%。而中日雙邊貿易下降5.7%,是前十大貿易伙伴中唯一進出口值同比下降的。
盡管進口同比增速低于市場預期,但整體來看,我國外貿仍然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上升趨勢。此外,中國官方出口數據同貿易伙伴統計數據趨于一致。市場人士普遍認為,監管層對套利活動的打擊使貿易數據的可信度大幅增強。
多重因素支撐出口增長
分析8月份的外貿形勢,不得不提及自8月以來啟動的一系列外貿便利化措施。國家發改委與財政部聯合下發《關于免收出口商品檢驗檢疫費等有關問題的通知》顯示,自2013年8月1日起至12月31日,對所有出境貨物、運輸工具、集裝箱及其他法定檢驗檢疫物免收出入境檢驗檢疫費。
“之前商檢部門總是要求企業填一堆單子,耗費不少時間。8月份以來,商檢取消了,省錢省時又省力。”上海一家LED生產商告訴記者。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表示,出口向好的原因還有G3經濟體需求好轉,使得中國的出口重新開始發力。
而在歷經多年金融危機洗禮之后,外貿企業在產品創新和技術升級上的投入越來越大,外貿企業應對危機的能力有所增強。
記者近日走訪多個港口發現,作為外貿“風向標”的港口折射出了外貿回暖的圖景:廣東的鹽田港(行情 股吧 買賣點)、廣州港等周邊的集裝箱堆積明顯減少,不少空地騰了出來。廣州港航協會秘書長陳學榮表示,每年從7月下旬開始,集裝箱就開始比以往明顯少了很多,因為傳統外貿旺季來臨的時候,摞的空箱一般都被運走裝貨了。不少企業都在為歐美“圣誕季”生產做準備,生產旺季所需的材料進口也大為增加。
我國外貿進入膠著期
業內專家表示,在綜合因素作用下我國外貿正進入止跌企穩、喜憂參半的膠著期,進口增速或將持續高于出口增速。專家建議應繼續支持企業創新,切實降低企業成本,提升訂單量。
目前,外貿企業資金周轉依然艱難。深圳一達通對500家外貿企業的調查顯示,受大環境影響,原材料供應價格依然在微幅上漲,原材料供應付款周期越來越短,而結匯周期越來越長,兩者擠壓,導致企業可周轉的資金大幅縮水,周轉艱難;勞動力、設備維護等開支依然較大,甚至有微增的趨勢,加劇了資金缺口;外商賒銷現象也加大了企業負擔,不少國外采購商在經濟低迷時要求“賒銷”,很多內資企業為減小資金風險,找港臺資企業代為接單,利潤至少減半,也阻礙了市場拓展。
廣東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開發中心主任黎友煥說,未來我國外貿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增速的情況可能還會繼續。他認為,進口增速明顯高于出口增速的原因很多,包括人民幣升值,削弱了出口競爭力;不少外向型企業在國際市場疲軟的背景下,加大內銷的力度等。
廣東省經濟學會常務副會長陳鴻宇認為,國家應繼續支持制造業企業的產品、技術和組織創新,切實降低成本,穩定和提升爭取市場訂單的能力。
汪濤判斷,中國出口的基本面已偏向積極,進口方面將取決于穩增長的微調措施以及信貸增長放緩對國內投資需求的共同影響結果。整體而言,預計下半年我國進出口將溫和回升,2013年全年出口同比增速有望達到8.5%,進口或同比增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