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成鋼鐵業新“命門”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鋼鐵產量是超常的,淘汰落后產能至少還需要5到10年。”9月15日,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在2013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 而近日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采取經…
“中國鋼鐵產量是超常的,淘汰落后產能至少還需要5到10年。”9月15日,中國工程院原院長徐匡迪在2013中國鋼鐵技術經濟高端論壇上表示。
而近日出臺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采取經濟、技術、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前1年完成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等21個重點行業的“十二五”落后產能淘汰任務。2015年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該計劃同時提出:嚴控“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壓縮過剩產能。
但今年鋼鐵業已開工項目達510個,加上規劃、在建的,未來粗鋼產能將達到10.2億噸。顯然,徐匡迪的看法顯得更為客觀。
環保部污染排放總量控制司司長劉炳江曾表示,“為防止再次大面積出現霧霾天氣,‘十二五’節能減排要‘死磕’鋼鐵行業。”
環保問題僅次于資金鏈
寶鋼董事長徐樂江向記者表示,對鋼鐵業而言,環境保護問題,僅次于資金鏈這把刀,是鋼鐵業頭上的另一把刀。
目前,鋼鐵企業資產負債率問題嚴重。85家大中型鋼鐵企業中,資產負債率在75%以上的有30多家,80%以上的有20多家,還有一些企業資產負債率在90%以上。
徐樂江把環保問題和資金鏈問題并列,可見鋼鐵行業環保問題的嚴重性。
在徐樂江看來,目前整個鋼鐵行業還沒到最低迷的時期,鋼鐵行業現在僅僅是進入到“深秋”季節,真正的“寒冬”還沒有到來。
環保問題不過關,在“寒冬”來臨時,將有大批企業倒在“環保門檻”前。
徐樂江表示:“必須把嚴格遵守環保法律、法規作為企業自覺行動,在環保方面不能心存僥幸,否則我們部分企業很可能不是因為經營不善,而是因為環保違規而被淘汰出局。”
唐山一家鋼廠老板告訴記者,前段時間,政府對環保的核查很嚴格,似乎有點動真格的架勢。但有一定規模的鋼廠基本都會沒事。地方政府不愿意和GDP過不去。
該老板認為,以脫硫工作為例,鋼企上脫硫技術并不積極,其原因還是因為“錢”荒。“一方面,成本高,另一方面,核查緊。在資金與核查的兩面夾擊下,鋼企匆匆上馬脫硫技術,效果如何,也就只能且行且看了。”
徐匡迪建議,中國鋼鐵業“去產能化”應行政手段和市場化手段并用。首先,應依據國家環保標準建立鋼鐵產能綠色認證和市場準入制度,不再將高爐和電爐容積、鋼材品種、企業規模作為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其次,在嚴格監管鋼鐵企業節能減排指標的基礎上,根據排放的高低征收階梯環境稅。環保不達標的大多是中小鋼鐵企業,可考慮將環保稅全部列為省級財政收入,強化省級政府淘汰落后鋼鐵產能的主體作用。
高環保成本或壓垮中小鋼企
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天義告訴記者,寶鋼等國內先進的鋼鐵企業噸鋼環保成本在100多元。
另據不完全測算,中國鋼鐵行業環保設施平均噸鋼運行成本約55元,寶鋼等先進企業環保設施噸鋼運行成本約100元,而落后產能通常在20元左右。
“而鋼廠進行環保設備升級,花費巨大,鋼廠噸鋼環保成本高,只要沒到撐不下去的地步,因此鋼廠的積極性要打折扣。”上述唐山鋼廠老板稱。
有媒體報道稱,河北鋼鐵集團唐鋼能環部部長蘇福源在一次行業會議上算了一筆賬:要滿足國家關于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的要求,1000萬噸鋼的環保投入為10億元。按此推算,中國鋼鐵行業年產量為7.2億噸,環保投入就要達到720億元,而且這僅僅是大氣污染物排放的治理成本。
山東一家鋼廠中層告訴記者,鋼鐵行業形勢這么差,高昂的環保成本壓力會讓很多企業受不了。
但國家對鋼鐵業環保問題的治理力度卻正在加碼,意圖加快鋼鐵行業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除了已經發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外,環保部近日還發布了《鋼鐵工業污染防治技術政策》。
徐樂江認為,鋼鐵業已經到了結構性調整時期,環保和節能是解決鋼鐵業產能過剩的好辦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周宏春認為,鋼廠有能力處理好污染問題。并且,鋼鐵節能環保有著良好的政策環境,既可以節能減排,又可以服務社會,很有發展潛力。企業可聯合地方政府,在節能環保領域共建、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