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鋼關注爭奪攀鋼“燒結灰” 囤積投機致再污染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2011年我國鋼產量6.68億噸,日煙塵量為2800~3500噸,排放量巨大。目前,國內鋼鐵廠還沒有進行燒結灰的全面回收利用,大多是返回燒結或外銷提取氧化鋅]原本很不起眼、被煉鋼廠當作有害廢棄物…
[2011年我國鋼產量6.68億噸,日煙塵量為2800~3500噸,排放量巨大。目前,國內鋼鐵廠還沒有進行燒結灰的全面回收利用,大多是返回燒結或外銷提取氧化鋅]
原本很不起眼、被煉鋼廠當作有害廢棄物的燒結灰,如今卻成了各路“神仙”爭搶的“香餑餑”。
全名“燒結除塵灰”的燒結灰,由鋼鐵企業在煉鐵過程中產生的煙塵而來,其當量直徑小于1微米,是環境監測體系中的PM2.5及PM1.0的主要污染源點,也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原因之一。
燒結灰是鋼鐵企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但由于其富含氧化鈣、氧化鉀、氧化鈉、銅、鉛、三氧化二砷等金屬和化合物,近年來,燒結灰在市場上越來越搶手。
9月8日至9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四川省西昌市采訪時了解到,當地燒結灰的價格已經從最初的每噸5元,一路攀升被炒到了60元、120元、300元,甚至價格最高時賣方要價600元。
于是,一些“炒客”開始囤積燒結灰,而一些已經投產、“吃”燒結灰的項目則陷入困境,這也形成了一方“吃不飽”,另一方卻因高昂的價格“吃”不起的局面。
而堆積如山的燒結灰也開始隨風飄散,滲入地下,污染空氣、土壤和地下水。
燒結灰肆意堆放被舉報
故事由一封舉報信而來。
今年3月,署名為“經久水泥廠周邊居民”、題為《百姓生命安全該誰負責?》的舉報信寄到了四川省多級環保部門。
上述舉報信稱:“有一個單位把攀鋼二基地煉鐵廠燒結灰(大概有幾千噸)全部拉到經久水泥廠里面露天堆積,聽說這些灰里面含有重鹽和少量鉛等重金屬。”
居民們在舉報信中反映:“現在正是風季,大風一刮,這些灰被吹得滿天都是,空氣污染十分嚴重。我們擔心如果雨季到來,暴雨一淋,這些灰變成污水到處橫流,加之這些灰的堆積是與地表直接接觸,含鉛等重金屬水和重度鹽水滲入地下將會嚴重污染我們現在吃的地下水,造成我們這一片百姓生活用水的安全問題,同時更會對美麗西昌邛海地下水形成污染和威脅。”
“這個企業無處理資質,更無處置這些工業有害廢棄物的能力,攀鋼怎能把這些東西交由三無企業處置,無視這些有害物料給社會、給百姓造成的環境安全問題?難道攀鋼這么大的國有企業不講社會責任嗎?”居民們說。
上述舉報信要求攀鋼把這些東西拉回去,并對當地的地下水、土壤進行化驗,對環境、對百姓生命負責。
這些燒結灰為什么會堆放在那里?又是何時堆放?9月9日,本報記者在實地采訪中了解到,舉報信所說的“攀鋼二基地”即攀鋼集團西昌鋼釩有限公司(下稱“西昌鋼釩”)。
知情人對本報記者透露,從去年六七月起,這些燒結灰就源源不斷地拉來并在經久水泥廠(又稱“航天水泥廠”)的出租空地上堆放,日積月累,到目前總量已達到2000多噸。而堆放這些燒結灰的是德昌縣云海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公司(原攀枝花海峰釩鈦工業有限公司,下稱“云海公司”)。
“這家企業與攀鋼有什么關系,我們也不清楚,只知道是這家企業出高價競標來的。”這位知情人稱,西昌市環保局此前已要求該公司在今年6月30日前清走堆放在那里的燒結灰,但遲遲未見行動。
在堆放現場,村民宋啟賢告訴本報記者,西昌鋼釩的卡車每天都會往返兩三趟,傾倒燒結灰。“每次倒的時候都會揚起很高的塵土。有的時候,這些燒結灰還會自燃,味道非常大。”在堆場旁邊的井蓋下,是一條流向下游數千畝農田的灌溉渠。本報記者看到,混著燒結灰的泥水正在通過井口往渠道里流。
高姓村民一家就住在與燒結灰堆場一墻之隔的活龍村里,直線距離不足百米。他對本報記者說:“天氣干燥的時候,空氣非常刺鼻,眼睛也很難受。這地方沒法住了。”陪著本報記者在燒結灰堆場走了一圈后,他因渾身發癢便要回家沖個澡。
據本報記者在當地走訪了解,位于攀枝花市的攀鋼集團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每年也產生大量燒結灰。去年開始,這些燒結灰被攀枝花市金澤商貿有限公司(下稱“金澤商貿”)買走后,也大量露天堆放,而這家企業并沒有處理固體危險廢棄物的資質。
本報記者拿到的攀枝花市環境保護局有關文件顯示,該局在今年2月22日曾以“攀環函[2013]29號”文,給攀鋼集團有限公司發了《關于加強可能造成二次環境污染的副產品和廢物管理的函》。
上述函件稱:“近日,我局在現場環境監察中發現,你公司將燒結生產所產生的除塵灰提供給仁和區總發鄉一家無名企業(后經知情人證實為"金澤商貿"),該企業以此為生產原料提取其中的鉀,但無任何審批手續,也無生產資質,且無處置能力。燒結煙塵灰含有鉛等重金屬,不妥善處置將會造成重大的環境污染,上述無名企業即存在較大的環境安全隱患,周邊群眾也有投訴反映。”
攀枝花市環保局為此要求攀鋼集團予以高度重視,加強管理,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并中斷與上述無名企業的有關業務,妥善處置燒結灰,禁止提供給無審批手續、無處理資質、無處置能力的企業。
函件同時要求攀鋼集團在公司內部開展相關業務的清理和排查,加強對涉危險廢物、涉重金屬、涉氯、涉酸等副產品和廢物的管理,提供給第三方予以處置的,必須嚴格審查對方資質,及時掌握處理能力、處理情況等。同時,嚴禁提供給無處理能力的小商販、中間商,杜絕為謀取利益進行非法處置造成二次環境污染的情況發生。
根據《攀鋼集團有限公司“十一五”結構調整規劃變更——西昌釩鈦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的介紹,該項目燒結灰年產量為15.84萬噸/年,利用量為15.84萬噸/年,利用途徑為“返回燒結配料,自循環”,利用率應為100%。
燒結灰升值的秘密
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南部,與云南接壤,是我國西南最大的鋼鐵基地。
攀鋼集團原是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管理的中央企業,現為鞍鋼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是我國最大、世界第二的產釩企業,我國最大的鈦原料和產業鏈最為完整的鈦加工企業。
以往,煉鋼廠燒結灰的處理方式是堆放和返回燒結,但由于堆放容易污染環境,環保部門已明令禁止;返回燒結也不是最佳辦法,因為極易導致高爐壁腐蝕,反復使用又使得鉛等有色金屬雜質和氟、氯等非金屬雜質被強制性帶入煉鐵流程,對高爐的使用壽命和鋼鐵的質量都有一定影響,同時還增加煉鐵煤(焦)的能耗。
《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要求,“十二五”期間,鋼鐵工業環保的主要方向集中在淘汰落后、燒結脫硫脫硝、燒結高效除塵和二英污染防治等四大領域。其中,燒結高效除塵問題是鋼廠普遍遇到的亟待攻克的難題。
本報記者掌握的信息顯示,2010年起,位于攀枝花的攀枝花鋼釩有限公司便將燒結灰外售。
一份《2010年攀枝花攀鋼釩資源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買賣合同》(合同編號:273041090-90000001-10)顯示,攀鋼將4800噸燒結灰賣給攀枝花火鳳凰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公司(下稱“火鳳凰公司”),價格為4.27元/噸,從中提取工業鹽(氯化鉀)。
鉀鹽是我國最為緊缺的非金屬產品之一,目前已探明的鉀鹽儲量僅占世界儲量的0.002%,且分布極不均衡,可供開采的并不多。我國鉀肥資源80%以上需要進口,這些鉀肥中95%以上是氯化鉀,國內鉀鹽特別是氯化鉀產品市場需求巨大。
此外,燒結灰中氧化鈣、氧化鈉、銅、鉛、三氧化二砷等金屬和化合物的含量也很高(個別樣品中還含有金和銀),這些資源都可以變廢為寶。
火鳳凰公司董事長易德華告訴本報記者,依靠云南理工大學、云南有色金屬研究院和攀枝花鋼鐵研究院的技術支持,在保證燒結灰及高濃縮鹽水全部資源化利用的前提下,不再產生新的廢渣、廢氣、廢水。
理論估算,采用這一資源化利用技術后,燒結灰將不再回爐,按每天處理45噸燒結灰計算,每年可節約煤近1.8萬噸,價值約2700萬元。按燒結灰中12%的含鉛量,每年可節約還原煤1350噸,價值約180萬元。加上燒結灰中硅酸鹽和其他有害雜質的熱能消耗,每年可節約能源支出3300萬元以上。
這一項目得到了攀枝花市政府的肯定和支持。
本報記者拿到的攀枝花市政府《研究火鳳凰公司煉鐵燒結煙塵灰回收利用項目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2010年12月22日,攀府閱[2010]108號)稱:“火鳳凰公司在國內率先建成利用煉鐵燒結煙灰的試驗生產線,批量生產國內緊缺的高純度氯化鉀產品,并實現了伴生氯化鉛、海綿銅等有價金屬元素的回收利用,是節能減排、化害為利、變廢為寶的新興高科技項目工程。”
上述會議紀要提出:“為使該生產線能夠正常運行,在目前攀鋼煉鐵燒結煙塵灰不能滿足該生產線用量的情況下,請攀鋼在原料供應上給予火鳳凰公司大力支持,加強企業之間的密切合作并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機制。”
2011年我國鋼產量6.68億噸,日煙塵量為2800~3500噸,排放量巨大。目前,國內鋼鐵廠還沒有進行燒結灰的全面回收利用,大多是返回燒結或外銷提取氧化鋅。
爭奪燒結灰資源
但此時,攀鋼也意識到燒結灰的價值。最近兩年,攀鋼的燒結灰價格越來越高,從每噸60元,漲到120元,再漲到300元。
燒結灰的商機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加盟者。在攀枝花,攀鋼20%的燒結灰被金澤商貿拿走;在西昌,由于競爭者眾多,西昌鋼釩今年則采用招投標的辦法,出售燒結灰。
9日下午,西昌鋼釩物流中心物資供應室主任高登超對本報記者說:“燒結灰價格一再提高,是因為西昌鋼釩逐漸意識到燒結灰資源是有價的。這也是西昌鋼釩決定通過招投標辦法處理燒結灰的原因。”
“今年初招標時,來投標的有十幾家,最后經過篩選確定了6家企業。”高登超說,這其中包括云海公司、火鳳凰公司等。
“大家出的價格非常亂,每噸60元、180元、300元、560元、620元和880元都有。”上述知情人士說,最終,云海公司以620元中標。高登超也向記者證實:“我們取的并不是最高價,因為發現出價最高的沒有處置燒結灰的能力。”
那么,云海公司是否有處置燒結灰的資質呢?在本報記者的追問下,高登超給出的解釋是云海公司有資質,用地申請也批下來了,廠區離西昌鋼釩有大約30公里的距離。由于廠房正在修建,2300多噸的燒結灰目前只能堆放在經久水泥廠內。
高登超提供的用來證明云海公司資質的材料僅僅是其今年4月17日從涼山州德昌縣工商局拿到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本報記者看到,云海公司在德昌縣銀廠工業園區,注冊資本為150萬元人民幣,經營范圍是銷售燒結灰、高鋅瓦斯灰等。
顯然,“銷售”與“處置”完全是兩碼事。
但對于燒結灰,無論是攀枝花市政府,還是西昌市政府,都希望這些資源能交給有資質的企業,進行合理處置。
2012年11月8日,攀枝花市仁和區政府以“攀仁府函[2012]278號”文,致函攀鋼集團。函件稱:“由于燒結灰無害化處置項目原料主要是使用貴公司煉鐵過程中產生的粉塵廢棄物,該種粉塵不但會影響煉鐵高爐的使用壽命,還會造成堆放場的土地和地下水污染,因此該粉塵廢棄物的合理處置對于貴公司也具有積極的意義。”
函件中,攀枝花市仁和區政府請求攀鋼集團與火鳳凰公司“盡快達成共識,相互合作、實現雙贏”。
本報記者了解到,攀枝花市政府以及仁和區政府之所以熱心撮合,是希望攀枝花市在資源綜合利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
2011年5月,攀枝花市被列為全國首批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試點城市。該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實現釩鈦磁鐵礦資源總回收率大于50%,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綜合利用的產值超過200億元的目標。
但攀鋼集團有限公司資本運營部在2012年12月18日的相關函件中曾表示:“由于燒結灰每年的量和售價均在變化,操作難度大,并無法滿足監管部門的要求;同時目前我公司所產燒結灰的量不足2萬噸,達不到集約化發展的要求,實現我公司戰略發展目標也有差距。因此,我公司認為現階段建立股權合作關系暫不具備條件,待我公司燒結灰量達到一定規模再研究股權合作事宜。”
9日下午,本報記者在西昌鋼釩采訪時,該公司能源環保部副部長唐鳳君表示,燒結灰只是一般的固體廢棄物,不屬于危險固體廢棄物,露天堆放并不會給人帶來傷害。
西昌鋼釩黨群工作部副部長鄭文軍也對本報記者說:“西昌鋼釩尚處于試生產階段,正在加大污染排放治理力度。這些問題肯定是會得到解決的,但要給我們一點時間。”鄭文軍表示:“下一步將加強(對燒結灰堆放)的監管。”
涼山州環境保護局有關負責人9日對本報記者表示,將對攀鋼燒結灰堆放問題進行進一步調查,并提出整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