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鋼京唐公司煉鋼部主要指標創佳績
來源:首鋼日報|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首鋼京唐公司煉鋼作業部8月份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創佳績:生產板坯74.29萬噸,重點品種鋼42.06萬噸,分別超計劃1.29萬噸、4.54萬噸;鑄坯綜合合格率99.77%,比計劃提高0.07%;煉鋼工序成本比計劃…
首鋼京唐公司煉鋼作業部8月份主要技術經濟指標創佳績:生產板坯74.29萬噸,重點品種鋼42.06萬噸,分別超計劃1.29萬噸、4.54萬噸;鑄坯綜合合格率99.77%,比計劃提高0.07%;煉鋼工序成本比計劃降低26.66元/噸,創歷史最好水平。鑄機最高拉速2.5米/分。
8月份正值高溫暑季,設備運行、原料成分等受到很大干擾,是一年中煉鋼生產難度最大的時期。煉鋼部針對品種多、“短澆次”多、技改攻關項目多等難題,組織職工想辦法、訂措施、抓落實,逐個化解難題。職工提出有較大價值的合理化建議48項,初步確定作業部級8項,分廠級33項,作業區級52項,制訂重點措施160余條。
重點品種鋼計劃37.53萬噸,其中包括出口德國、供福特公司等高端汽車板用鋼,總量大、批量小,3爐以下的“短澆次”多達48個,增大了生產組織、質量控制、降成本增效益的難度。對此,煉鋼部三管齊下,推廣崗位標準化作業,實現操作穩定,進而穩定工藝。他們在認真編制標準化操作手冊的基礎上,組織編寫培訓教材,突出了教材的可視性、實用性,并組織了為期一個月的集中強化培訓,每一名職工至少要參加半天的集中培訓,并進行“應知”、“應會”考試,提高操作技能。全月操作停工較上月降低1667分鐘。提高“按列車時刻表”排產比例,保證整個生產線的穩定。生產技術室組織重點工序人員制定“提速”目標和推進措施,嚴格限定煉鋼出站、精煉在站、鋼水上鑄機、澆鋼周期等重要“節點”。每班由生產調度分析公布落實情況,對未按“節點”到站的工序,按爐次積累落實考核。全月按“時刻表”排產297個澆次,比上月增加141個澆次。通過提高鑄機拉速,拉動生產線提速。他們以3號連鑄機為試點,加快高拉速攻關。鑄機最高拉速達到2.5米/分,處于國內領先水平。4臺鑄機拉速全面提高,包晶鋼平均拉速由1.2米/分提高到1.4米/分;汽車板等超低碳鋼由1.4米/分提高到1.6米/分,最高達到1.8米/分;中碳品種由1.5米/分提高到1.6米/分。平均澆鋼周期比上半年縮短8—10分/爐。
下半年,煉鋼部新增降成本增效益指標1.7億元,并深入開展“居家理財”活動,堅持兩個“兩手抓”。一是舊與新“兩手抓”,完善原有項目抓“存量”,開發新項目抓“增量”;二是大與小“兩手抓”,既抱“西瓜”又揀“芝麻”,掀起群眾性算賬挖潛新高潮。“留渣”和“全留渣”煉鋼比例分別達到87%和45%,降低鋼鐵料和輔原料消耗。積極組織除塵灰、氧化鐵皮回收,加工冷固球團1.34萬噸。推廣鐵包加渣鐵新工藝,回吃2110噸,降成本增效益464.20萬元。脫磷區黨員干部義務勞動,用廢板坯對廢鋼間80多平方米的地面進行改造,解決了水泥地面切割鑄余大塊時容易損壞等問題,節約租賃吊車、雇傭工人、購買水泥等費用3.5萬元。經過努力,鋼鐵料成本比計劃降低23.07元/噸,比上月降低9.05元/噸。合金成本降低11.86元/噸,其他金屬料降低7.20元/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