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業還沒進入真正的冬天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中國煤炭行業目前正處在歷史上比較艱難的時期,煤炭企業都在進行不同的探索。 兩年半前,我從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局長崗位上調任到山東能源集團擔任董事長,兩年半的時間,有諸多的感悟,恰…
中國煤炭行業目前正處在歷史上比較艱難的時期,煤炭企業都在進行不同的探索。
兩年半前,我從山東省煤炭工業局局長崗位上調任到山東能源集團擔任董事長,兩年半的時間,有諸多的感悟,恰恰是這兩年多,中國煤炭行業由黃金十年轉入現在下滑的趨勢。
煤炭行業的“十面埋伏”
從2002年到2011年十年間,是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秦皇島港5500大卡的煤炭價格(編者注:秦皇島港煤價是煤炭價格指數的一種)每噸煤增長了536元,山東能源集團在同期每噸煤增長了627元。煤炭行業的黃金十年靠的是產量增加、價格上漲。
而從2012年1月到今年7月,秦皇島港5500大卡的煤炭價格由去年1月份的790元/噸,下降到今年7月份的584元/噸。山東能源集團在這期間煤炭價格每噸下降了177元,現在山東能源集團的煤炭產量是1.23億噸,1億噸就是177億,這對企業來說都是純利潤。
但我個人感覺,中國煤炭行業尚處在深秋,真正的冬天還沒有到來。煤價還將持續下滑,形勢將日益嚴峻。這從煤炭行業所面臨的經濟形勢和能源發展趨勢就能分析出來。
首先,世界經濟將因發達國家深度調整而進入低速發展階段,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
1998年、1999年煤炭企業最困難,當時中國的GDP增速低于8%,煤炭消費量增速急劇下滑。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當GDP增速低于8%的時候,中國煤炭的消費量增速將會大幅下滑。2011年以來,中國GDP增速處于下滑狀態,與此同時,煤炭的消費量增速也在下滑。
其次,習近平總書記在6月28日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強調:“再也不能簡單以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來論英雄了。”有專家將新一屆政府的經濟政策解讀為三句話:“無刺激”: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資,空間已不大。“去杠桿”:貨幣政策“用好增量、盤活存量”。“結構改革”:打造中國經濟的“升級版”。
第三,中國煤炭產能過剩的問題越來越突出。“十一五”及“十二五”頭兩年,煤炭行業固定資產投資2.3萬億,按照800元投資一噸的產能,2.3萬億投資就有了30億噸產能,2012年煤炭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是2001年的52倍。保守估計,我國目前的煤炭產能過剩5億噸,“十二五”后三年將總共增加12億噸產能。去年全世界煤炭產量是78億噸,中國煤炭產量占了世界產能的47%。
第四,國外低價煤炭大量涌入,中國煤炭市場“被國際化”。
我們的產能、價格都比國外高,因為我們加入了WTO,尤其是山東及華東地區,受到了東西夾擊(指西煤東運和大量的進口煤在山東的港口落地,并往西推)和南北夾擊(指北煤南運和東南亞國家的煤進入中國市場)。目前,中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產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進口國。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是被國際化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節能減排力度的加大,對煤炭行業的影響和約束加大。
尤其是今年初的霧霾天氣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其實,煤炭不達標排放才是二氧化碳的罪魁禍首,也是造成霧霾天氣的主要因素之一。環境、節能減排對煤炭行業的約束越來越嚴格,煤炭行業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
各類可再生能源將逐步擠占化石能源空間,對煤炭的影響是漸進的,這是能源消費發展的趨勢。可怕的是頁巖氣、可燃冰等非常規油氣資源成功開發將對化石能源產生顛覆式影響,甚至是致命影響。
美國以頁巖氣革命帶來了美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導致整個美國對外能源需求的變化,改變了美國政治、經濟、軍事戰略。
現在清潔、高效的能源會成為未來能源消費的發展趨勢。一噸可燃冰可產生163立方米的天然氣,燃燒后無殘渣、無排放。中國具有著豐富的可燃冰儲量,僅南海、東海的可燃冰可采儲量可以供中國能源消費160多年。一旦這種非常規能源開采后,將對煤炭等化石能源產生致命的影響。
“九五”苦、“十五”難、“十一五”熱
“九五”期間,對煤炭行業來說,就是一個字:苦。
“九五”的背景是什么?亞洲金融[-0.94%]危機,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煤炭企業管理權下放,體制發生根本性變革。
計劃經濟時期,我們的煤炭企業只要保證安全,煤的銷路不用愁,煤價、銷售都是國家統一計劃調撥。到了市場經濟時期,就要考慮企業的生存、發展。實際上,這個時期就是一個煤炭企業轉型的時期,由一個車間轉變為一個市場主體。
那個時候我干過礦長,煤炭價格低,市場營銷難,煤炭庫存高,員工生活極為困難,為此采取的措施是全員營銷,減員增效,轉崗分流,精簡機構,減負消腫,進行市場化改革等。
當時的口號是:“不靠天、不靠地,脫貧解困靠自己”,“不是虧損消滅企業,就是企業消滅虧損”,“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十五”期間,就一個字:“難”。
當時社會經濟開始逐漸復蘇,“斷奶絕糧”后的山東煤炭企業普遍遇到老區煤炭資源日益枯竭的局面,大量人員亟待分流,煤炭企業面臨不發展便衰亡的嚴峻形勢,開始“分兵突圍”,走出去“開疆拓土”,采取了關井破產,主輔分離,集資建礦,股份制改造等改革措施。這個時期的基礎奠定了“十一五”時期煤炭企業的輝煌。
“十一五”期間,煤炭企業開始“熱”了。
中國經濟發展快了,為煤炭企業的發展提供了空間。這個時候,只要有煤就能賣錢,出現了煤炭市場熱、投資熱、領導頭腦熱,“跑馬圈地”,無序投資,盲目增產等現象,形成行業以增加投資、提高產量為特點的粗放型增長方式,為今天的困難埋下了隱患。
“十二五”必須轉型
“十二五”期間,中國煤炭行業必須轉型,轉型升級才是走出困境的關鍵。如果抓不住當前的機遇、做不好今天的工作,明天將會更困難。我對山東能源集團轉型發展的總體思路是:綠色、高效、清潔、安全、多元。
能源發展必經三個階段,由煤炭為主體轉為煤炭和新能源并重,再轉為以新能源為主體。在這個能源發展過程中,煤炭將起到由傳統能源轉為新時代能源[-1.59%]的橋梁和支撐的作用。具體到山東能源,就是要做“能源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能源生產技術服務供應商,常規能源供應服務商,城市清潔能源供應服務商,能源金融服務供應商。
生產技術服務供應商包括了“綠煤戰略”的綠色生產,就是要在煤炭開采中出煤不見煤,不能對大氣造成污染,污水不外排,減少對環境的污染,把煤炭企業打造成“沒有資源”的資源開采企業,發揮山東能源集團在煤炭開采中的管理、技術、服務、文化、裝備等優勢。“綠煤戰略”的綠色利用,就是實現煤炭從低效燃燒到高效利用,從固體燃料到液體燃料,從燃料到原料,把常規能源變成綠色高效清潔的能源。
常規能源供應服務商就是“從井口到爐口”全方位提供能源供應服務,從煤炭生產、煤質研究、煤炭定制、煤炭物流到煤炭用戶。
在城市清潔能源供應服務商方面,我們在新疆有全國最大的100億立方米煤制天然氣項目、內蒙古有30萬噸焦爐煤氣制LNG項目,還有煤炭地下氣化技術,以此為基礎,從氣源拓展、謀局布點、輻射管網、延伸終端等方面全面布局,為城市提供清潔能源。
最后一個就是金融服務商,以山東能源集團財務公司和集團控股的一家銀行為支撐,以實際產業為根基,以金融產業和資本市場為支撐,打造融資、租賃等服務等,推進產融結合,為社會提供更好、更清潔的能源,為人們提供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