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設備國產化成為西氣東輸重要保障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近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計劃指出要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加快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供應。到2015年,新增天然氣干線管輸能力1500億立方米以上,覆蓋京津…
近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計劃指出要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利用。加快加大天然氣、煤制天然氣、煤層氣供應。到2015年,新增天然氣干線管輸能力1500億立方米以上,覆蓋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區域。專家認為,隨著我國天然氣需求的逐步攀升,未來天然氣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將迎來利好,但天然氣管線輸送能力也將面臨巨大考驗,國產化將成為重要保障。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的天然氣運輸工程,西氣東輸工程正式投產運營10年來,直接促進了我國天然氣產業的飛躍式發展,對我國能源結構調整、拉動經濟增長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新一輪的發展也備受矚目。
西氣東輸一線、二線以及正在建設的三線是我國能源輸送系統的大動脈,總長接近2萬公里,對完善我國油氣戰略通道有重大意義。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在天然氣長輸管道建設中所用的大功率燃驅壓縮機組、電驅壓縮機組和管道等關鍵設備主要依靠進口。
“輸氣管道建設的主要投資在管道部分投資,其次是壓縮機站建設投資。一旦管道建成后,輸氣管道的運行可靠性和經濟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所采用的壓縮機組的性能和運行維護成本。”西氣東輸管道公司生產運行處處長李鍇向記者表示,以上關鍵設備長期依賴進口,不僅購置和維修費用高,而且國外供貨周期長,一旦供貨和零配件跟不上,工程建設和安全運行就得不到保障,甚至危及能源安全。
今年8月,我國首座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國產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站,西氣東輸二線高陵壓氣站正式投入商業運行,在打破國外廠商長期壟斷局面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據介紹,壓氣站的投資占輸氣管道總投資的20%至25%,運行費用占管道總運行費用的40%至50%,而其中壓縮機組的投資占壓氣站投資的一半以上,壓縮機組的能耗占壓氣站運行費用的70%左右。
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高陵壓氣站站長常大偉對記者透露,首批國產7臺套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應用在西氣東輸二線管道上,是國內首次開展國產化研制和應用,采購價格較同期應用在西氣東輸二線的進口壓縮機組低10%,比西氣東輸一線應用的進口電驅機組低30%。
“20兆瓦級電驅壓縮機組國產化成功后,在西氣東輸三線西段電驅壓縮機組采購招標中,帶動進口壓縮機組整體價格較西二線下降15%。”李鍇自豪地說。
此外,國產化后,技術服務支持可以完全依托國內廠家,不再由國外工程師服務。按照西氣東輸一線外方技術服務費用測算,每年可以節約技術服務費上千萬元。
除了壓縮機技術的重大突破,西氣東輸管道建設還直接帶動了國內冶金、加工制造、工程施工等行業的技術升級。據西氣東輸管道公司企業文化處處長史玉海介紹,西氣東輸(一線)工程國產鋼管占比達一半以上,其中螺旋管用卷板國產量55.4萬噸,國產化比例達79%。西二線全線需用高強度管線鋼材500萬噸,約為西一線工程的3倍。“這種技術含量很高的鋼材全部由武鋼、寶鋼、鞍鋼等國內企業生產。”
隨著國產化項目的實施,正在建設中的西氣東輸三線全部球閥已經實現國產化,西段電驅壓縮機組已經應用4站12臺套,燃驅機組應用1站3臺套。在東段,壓縮機組更將全部實現國內供貨。
“在當前天然氣進口價格倒掛的形勢下,天然氣管輸設備國產化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大幅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能源安全,將成為我國天然氣產業大發展的重要'砝碼’。”西氣東輸管道公司黨委書記秦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