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用鋼仍待向高端發展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家電業是消費各類板材的重點行業之一。業內分析認為,今年家電業用鋼量仍有望保持去年水平。但隨著家電產品的升級,家電用鋼產品性能仍有待向高端發展。從需求情況看,家電行業用鋼主要為普通…
家電業是消費各類板材的重點行業之一。業內分析認為,今年家電業用鋼量仍有望保持去年水平。但隨著家電產品的升級,家電用鋼產品性能仍有待向高端發展。
從需求情況看,家電行業用鋼主要為普通冷軋板、硅鋼片、熱鍍鋅板和電鍍鋅板,其他還有不銹鋼板、彩涂板、耐指紋板和覆膜板。近些年,隨著家電檔次的提高,有些家電產品在外用板的使用上,也向鍍鋅板發展。不銹鋼鋼板用于需要外觀效果的殼體,其中廚房電器用不銹鋼的數量保持增長態勢。但是,我國鋼鐵業板材產品總體產能龐大而過剩,且低端有余而高端不足。從數量上看,滿足家電業需求不存在問題,但從性能質量上具體分析,問題還不少。
冷軋板。最近幾年,汽車和家電行業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對冷軋、鍍鋅等產品的消費與日俱增,對冷軋新產品的研發、生產和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為此,最近幾年冷軋產能的擴張更多是應市場需求而生,產品呈多樣化、創新型發展。其中,高牌號、多功能等大型冷軋生產機組的建設速度在加快。盡管我國冷軋板卷產能巨大,但是國產高品質冷軋板供應仍存在不足,只有依靠進口解決。據海關統計,2013年前7個月,我國累計進口冷軋薄板29.524萬噸,冷軋薄寬帶鋼188.572萬噸。國產冷軋板卷表面折痕、磕碰現象較多。此外,磷化質量和表面涂油處理質量等不如進口產品穩定,增加了生產成本。
無取向硅鋼片。截至2012年底,我國硅鋼產能為1530萬噸,為2009年的兩倍多。在日前舉行的第四屆中國電工鋼產業鏈發展論壇上,有專家指出,我國硅鋼市場也存在嚴重過剩,消費僅為600多萬噸,產能利用率低于70%。電工鋼上下游產業鏈合作的深度不夠、應用標準較低,終端用戶節能意識不強、高端產品生產依然存在缺口等也是當前電工鋼產業發展中的弊端所在。據相關用戶反映,國內產品鐵損上限較高、磁感下限較低,機械性能穩定性不如進口產品。
熱軋酸洗板。熱軋酸洗板卷是國內板材市場的新興產品,目前專業酸洗板生產線只有寶鋼、邯鋼、攀鋼、武鋼、本鋼等。另外還有一些小型酸洗廠和企業自配的酸洗線,但生產規模小、設備簡陋、環境污染嚴重,產品質量得不到保證,缺乏市場競爭力。大型鋼企熱軋酸洗板在產品質量上基本與進口產品一致。
冷軋不銹鋼薄板。由于家電行業使用的冷軋不銹鋼薄板對加工性能要求較高,只有寶鋼和太鋼等少數鋼廠能夠供貨,供需差距較大。洗衣機用冷軋不銹鋼板卷由于對鋼材的加工性能和機械性能要求較高,基本依靠進口解決。據海關統計,2013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不銹鋼冷軋薄板13.65萬噸,其中厚度0.5mm~1.0mm,寬度大于等于600mm的冷軋不銹鋼薄板為7.64萬噸。
彩涂板。2005年~2010年為我國彩涂板卷產能高速增長期,但從2010年開始至今,伴隨著彩涂板卷市場同質化競爭日益嚴重,新增產能呈現逐年下降趨勢。就彩涂產線分類看,國內大部分產線產品的厚度與寬度幾乎相同,低檔次產品充斥市場。在被統計的國內360條產線中,僅可做高牌號(結構級和沖壓級)產品的產線有9條,特殊彩涂產品的產線有49條,特殊寬度產線為24條,其中,既可做高牌號又可做特殊產品的產線為23條。目前,國產品與進口品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如基板的加工性能、鋼板表面的涂層質量等,進口品在質量和價格上與國產品相比均具有明顯優勢。
鍍鋅板。據用戶介紹,國內大鋼廠生產的鍍鋅板質量相對較好,但價格較高。其他企業的產品與國內大鋼廠相比,在鋼板表面和鋅層質量上都有一定差距,部分產品經深加工后有時會出現鋅層脫落現象。2012年,我國熱鍍鋅板的自給率僅為52%,2013年上半年,這種情況沒有出現新變化。同時,我國熱鍍鋅產品無論是耐蝕性、加工性還是裝飾性與國外相應產品都有距離。此外,大型機組表面涂層技術幾乎全是引進,且在引進中存在盲目性,多數機組水平不高,一般水平、相似水平技術多,成熟性、重復性技術多;一般產品、相似產品多,高新尖產品少,自主研發技術更少。
延伸閱讀
- 上一篇:APEC之行加快中天鋼鐵國際化進程 下一篇:汽車用彈簧鋼市場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