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等產能利用率僅七成 產能過剩違規項目將清理
來源:網絡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昨天,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意見稱,我國鋼鐵、水泥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我國將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成違規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并嚴禁…
昨天,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意見稱,我國鋼鐵、水泥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我國將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成違規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并嚴禁新增建設產能項目。
現狀
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突出
意見指出,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但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意見稱,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
對策
排放不達標項目將淘汰
按照意見要求,此次將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成違規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工藝裝備落后、產品質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達標的項目,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務加快淘汰。
同時,政府將通過提高財政獎勵標準,鼓勵地方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2015年底前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其中鋼鐵方面,將優化產業布局,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水泥方面則將加快制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等。
意見同時要求,今后將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各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在符合布局規劃和環境承載力要求,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請報告,須上報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職能部門并由其出具認定意見。
分析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從這份指導意見看,決策層已經充分意識到,產能嚴重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過了追求速度的階段,現階段必須追求提質增效。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必然帶來陣痛,有的行業甚至會傷筋動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但從全局和長遠來看,必須遏制進一步加劇的矛盾,引導好投資方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現狀
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突出
意見指出,我國部分產業供過于求矛盾日益凸顯,特別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消耗、高排放行業尤為突出。2012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分別僅為72%、73.7%、71.9%、73.1%和75%,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鋼鐵、電解鋁、船舶等行業利潤大幅下滑,企業普遍經營困難。但是,這些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仍有一批在建、擬建項目,產能過剩呈加劇之勢。
意見稱,產能嚴重過剩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如不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化解,勢必會加劇市場惡性競爭,造成行業虧損面擴大、企業職工失業、銀行不良資產增加、能源資源瓶頸加劇、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
對策
排放不達標項目將淘汰
按照意見要求,此次將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的建成違規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工藝裝備落后、產品質量不合格、能耗及排放不達標的項目,列入淘汰落后年度任務加快淘汰。
同時,政府將通過提高財政獎勵標準,鼓勵地方提高淘汰落后產能標準,2015年底前再淘汰煉鐵1500萬噸、煉鋼1500萬噸、水泥(熟料及粉磨能力)1億噸、平板玻璃2000萬重量箱。其中鋼鐵方面,將優化產業布局,壓縮鋼鐵產能總量8000萬噸以上。水泥方面則將加快制修訂水泥、混凝土產品標準和相關設計規范,推廣使用高標號水泥和高性能混凝土等。
意見同時要求,今后將嚴禁建設新增產能項目,各地方、各部門不得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核準、備案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各相關部門和機構不得辦理土地(海域)供應、能評、環評審批和新增授信支持等相關業務。對確有必要建設的項目,在符合布局規劃和環境承載力要求,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請報告,須上報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職能部門并由其出具認定意見。
分析
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從這份指導意見看,決策層已經充分意識到,產能嚴重過剩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和諸多問題的根源。”中鋼協常務副秘書長、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指出,中國經濟已經過了追求速度的階段,現階段必須追求提質增效。
“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必然帶來陣痛,有的行業甚至會傷筋動骨。”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表示,但從全局和長遠來看,必須遏制進一步加劇的矛盾,引導好投資方向,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
延伸閱讀
- 上一篇:中緬天然氣管道將實現全線運行 下一篇:山西煤礦安全整頓或減產7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