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業面臨8000萬噸減產考卷 河北民營鋼企將成重點治理對象
來源:網絡 |瀏覽:次|評論:0條 [收藏] [評論]
分析人士坦言,要想真正實現鋼鐵產能的轉移,必須新的替代產業,地方經濟發展必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論是因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還是因為嚴峻的環境污染現狀,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壓…
分析人士坦言,要想真正實現鋼鐵產能的轉移,必須新的替代產業,地方經濟發展必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
無論是因為嚴重的產能過剩問題,還是因為嚴峻的環境污染現狀,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壓縮問題都已經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10月15日,國務院出臺了《化解產能過剩政策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稱將有效地推進和化解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行業產能嚴重過剩矛盾。其中,鋼鐵業作為產能過剩的大戶,將需在未來5年壓縮8000萬噸的總產能。
“如果分解任務的話,河北省之前就給自己設置了到2017年削減6000萬噸產能的目標,到2020年還要再減2000萬噸。也就是說,光河北就要減6000萬噸-8000萬噸產能。所以從地方政府自己提出的目標來看,應該沒有問題。”對于這張減產考卷,“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昨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但他也指出,這一政策在實際執行過程中,面臨著許多非常現實的問題。“壓縮8000萬噸的產能,就有2000多億元的資產處置和一、二十萬人的就業問題,還有產值和稅收的損失。這些都不容回避的,非常棘手”。
河北民營鋼企為減產主角
此次國務院出臺的《意見》提出,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要根據行業特點,開展有選擇、有側重、有針對性的化解工作。其中,鋼鐵行業將重點推動山東、河北、遼寧、江蘇、山西、江西等地區鋼鐵產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的積極性,整合分散鋼鐵產能,推動城市鋼廠搬遷,優化產業布局。
而河北省更被業內視作重點中的重點。作為我國第一產鋼大省,河北省粗鋼產量已連續12年位居全國之首。目前,該省的粗鋼產量為1.8億噸,產能和產量均超過全國總量的1/4。
“矛盾主要集中在河北地區。而民營鋼企受到的壓力會更加集中一點。民營鋼企近年來新上的一些產能很可能手續不那么合規,環評做得也不那么到位,再加上這兩年擴張過快,資產負債率過高,民營鋼企處于相對劣勢。”徐向春指出。
“我們上市公司這塊基本沒有落后產能了,都是大型化、現代化設備。”昨日,一位河北鋼鐵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9月中旬,河北省剛剛發布的《河北省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中具體提出到2017年底,全省鋼鐵產能將削減6000萬噸。也就是說要目前河北全省鋼鐵產能的三分之一將被淘汰。
日前,河北省又進一步對上述減產目標進行了分解,其中,民營鋼企聚集的唐山、邯鄲、石家莊這幾個鋼鐵重鎮分別將壓減粗鋼產能4000萬噸、1204萬噸和482萬噸。
避免“越減越多”仍是難題
事實上,近幾年來,“減產”、“限產”一直是我國鋼鐵行業的主旋律。但現實的另一面卻是,鋼鐵產業產能越減越多,數據顯示,2006年至2012年累計減少的粗鋼產能7600萬噸,而同時期全國累計新增的粗鋼產量產能卻有4.4億噸。
“之前淘汰落后產能的標準是400立方米的高爐,30噸的轉爐。要按照這個標準,基本上是完成了此前的任務。但帶來的一個副作用卻是,由此刺激產能的進一步擴張遠遠超過落后產能,”徐向春道。
而此次《意見》中明確提出,在淘汰落后違規項目的同時,對確有必要新建的項目,必須依據“等量或減量置換”的原則。
對于是否會再次出現產能越減越多的問題,徐向春表示:“這些規定如果能夠嚴格執行,問題不大。但國內很多政策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所以執行的時候往往會打折扣。”
他表示,目前國務院出臺的還僅僅是指導意見,操作性如何還要看下一階段各部委以及各省各地出臺的細則。在他看來,如此大的產能削減,必然面臨著包括資產處置、原鋼企員工就業、地方產值和稅收損失等一系列棘手的后續問題。要想真正實現減產,那些以鋼鐵為主業的地區必須要考慮產業的轉型,“必須要有新的替代產業的發展,有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解決鋼鐵產能的轉移。但這落實起來確實很難”。